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在严格控制水温和盐度条件下,对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野生鱼、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野生鱼、海葵双锯鱼(A.percula)选育种和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选育种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所有双锯鱼几乎均稳定在一个月产卵两次,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中,不同种类双锯鱼产卵时间相差不大,产卵间隔规律性较强;但胚胎发育时间有较大差别,海葵双锯鱼的选育种胚胎发育时间最长,眼斑双锯鱼的选育种最短。四种双锯鱼有着相同的胚胎发育学特征和孵化期,但胚胎发育时间不同,分别为244h、240h、260h、181h;其中卵裂期到神经胚期的发育时间差小于2h,翻转期至孵化期决定了胚胎发育时间。研究发现,不同双锯鱼胚胎发育时间可能与进化距离有关,且温度、光照周期以及卵质量与形态对其胚胎发育时间有较大影响。本研究的海葵双锯鱼选育种为纯人工选育的后代,在整个繁育过程中与野生种都有较大的差异。人工选育眼斑双锯鱼的胚胎发育时间最短,与野生眼斑双锯鱼差异明显。通过对不同双锯鱼比较胚胎学的研究可以丰富其人工选育技术,确定双锯鱼之间以及双锯鱼与其他鱼类的亲缘关系,为观赏鱼进化学说的发展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季强 《地球学报》2009,30(3):285-290
本文对我国恐龙蛋研究历史作了简略回顾, 大致分为三个研究阶段:形态分类、半自然分类和自然分类阶段。本文根据中国江西赣州晚白垩世南雄组产出的两枚含胚胎恐龙蛋的研究, 认为这两枚恐龙蛋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 蛋体形态和蛋壳显微结构表明它们同属于以往在广东发现的瑶屯巨型蛋(Macroolithus yaotunensis), 骨骼学研究表明它们可能是黄氏河源龙(Heyuannia huangi)或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窃蛋龙所产。江西赣州晚白垩世含胚胎恐龙蛋的首次发现标志着我国恐龙蛋研究已进入自然分类阶段  相似文献   
3.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王迎春  田虹  杨持 《中国沙漠》2002,22(3):267-272
研究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的胚胎发育过程,首次报道其有性生殖模式为无融合生殖的体细胞无孢子生殖(Apospory),由合点端珠心细胞形成3-7个无孢子孢原,孢原细胞体积增大,形成单核胚囊,后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多个八核七细胞的成熟胚囊,胚囊发育属山柳菊型,但一般只有一个胚囊可发育出成胚,胚囊发育过程中具极性,由合点端向珠孔端延伸,未观察到有性生殖胚囊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