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4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测绘学   379篇
大气科学   514篇
地球物理   351篇
地质学   1457篇
海洋学   19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463篇
自然地理   125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水文机制的新学科。湖泊湿地作为中国5大类天然湿地类型之一,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业已成为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和分支,其核心在于研究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多时空尺度的水文与生物格局、过程的耦合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论文首先概述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理论,内涵、外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凝练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思路及框架;针对目前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需加强研究的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中游的典型通江湖泊湿地——鄱阳湖湿地为例,通过开展的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与模拟研究的典型案例,阐述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及其植被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论文对于构建涵盖湖泊湿地水资源、湖泊湿地生态景观格局与流域管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管理等方向在内的战略研究体系,完善湿地生态水文研究与流域生态与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完善海洋工程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根据相关实践经验,从原则和依据、定位、生态空间和生态景观格局、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生态修复和补偿以及监测计划和保障等方面提出生态建设方案的内容,按照项目建设前、项目规划、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设置方案的程序,并以案例项目具体说明。在此基础上,总结目前海洋工程项目生态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即生态建设及其相关活动需重新定义、方案实施过程和效果的检验和评估无制度和规范保障以及方案编制缺乏整体性和区域性。  相似文献   
3.
高寒区植被变化一直是气候和生态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MODIS NDVI数据计算的植被覆盖度数据和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分析了青海湖流域2001-2017年植被覆盖度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探讨了其对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冻土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近十几年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增幅存在差异性,草地增幅最大,达到6.1%/10a,其它植被类型增幅在2%~3%/10a之间;② 流域局部地区仍存在植被退化现象,研究期植被退化面积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2006-2011年重度退化区集中在青海湖东岸,2011-2017年重度退化区集中在流域的西北部,这些区域是青海湖流域荒漠分布区,植被覆盖度较低,是今后生态恢复需重点关注的区域;③ 气候变化是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流域主要植被类型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为84.21%,对草原、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1.84%、87.47%和75.96%;④ 人类活动对流域主要植被类型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为15.79%,对草原、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18.16%、12.53%和24.04%,环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恢复有促进效应,在青海湖流域北部部分地区人类活动的破坏力度仍大于建设力度;⑤ 冻土退化对青海湖流域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度变化影响很小,主要影响草原植被覆盖度变化,冻土退化造成草原植被覆盖度增长速率减小了1.2%/10a。  相似文献   
4.
5.
贾福海  霍学海 《地质论评》1948,13(Z1):148-149
红锑即养化锑,土人因其表面多显红棕色,故统名之曰‘红锑’此种红棕色,实为由铁质渲染而成。此矿在桂省西部左江流域之分布甚广,计有田东、田阳、天保、靖西,镇结、向都、万罔、平治、万承、龙茗、养利等县,其年产量之最高数字,  相似文献   
6.
钱塘江流域的水文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利华 《地理科学》1990,10(2):177-184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记者王馨凤)2月27日下午,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会在北京国际竹藤大厦召开。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在会上做了题为《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为把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服务优质,依法办事,文明管理”的窗口,适应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宁阳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以人为本,从建立健全26项规章制度入手,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打造规范化国土所,使之达到“制度全、环境优、业务强、素质高、服务好”的标准,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9.
邓州市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处,辖28个乡镇办,578个行政村,3474个自然村,153万人,面积23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39万公顷,人均耕地1.5亩,七地资源比较紧缺。去年以来,邓州市结合实际,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村着眼,抓住农民最关心的建房用地问题,全力推进以“空心村”治理为重点的“三项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方史志、历史地理、树木年轮和近代器测记录相关的黑河流域历史时期人口变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下游湖泊变化、流域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等资料, 通过对比上游出山水资源量、中游人类活动水资源利用量和下游湖泊面积变化, 在千年-百年时间尺度上对流域水资源平衡进行了估算, 并分析了历史时期各阶段下游湖泊水环境和天然绿洲演变过程和驱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在黑河流域,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上游山区水资源总量和中游走廊平原区绿洲人类活动用水后下泄的水资源量, 决定了下游水环境演变过程;在两千年来显现出不同历史阶段的流域水资源平衡模式和下游水环境演变特征, 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耦合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