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民国时期上海霍乱的发生情况,并对其频发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民国时期上海霍乱流行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频繁,数十年几乎无年不发生;二是死亡人数多,并涉及各色人等,尤以移民、苦力等下层社会群体受害最深;三是成因极为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如贸易、人口、移民、城市管理、习惯文化、生活方式、社会分层、战争等。多种因素叠加交互作用,使上海成为当时中国三大霍乱中心之一。研究还发现,民国时期上海霍乱不同于一般的传染病,而是现代沿海城市畸形发展的一种城市病,其社会问题的层面要多于自然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修学旅行是由学校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外出旅行达到修学目的,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锻炼体魄、陶铸精神、开拓视野的一种教育活动。民国时期,学生修学旅行活动在目的、组织、时间上都有明确规定,且有较完善的保障制度。当代,研学旅行盛行,考察民国时期学生修学旅行的开展状况对现在学校组织学生外出研学旅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发生在滇西南地区的1938年5月14日澜沧MS6.0级、1941年5月16日耿马MS7.0级和1941年12月26日澜沧MS7.0级3次地震历史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并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现场采访和补充调查获得的新资料,修改和完善了这3次地震的等震线图和极震区范围,并结合该区地形地貌特征和断裂最新活动性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评述了其发震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这3次强震发生在腾冲-澜沧新生地震带附近,分别与黑河断裂、南汀河断裂西支及澜沧断裂勐遮段的新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周淑敏的收藏史已将近30年,他是上世纪80年代末黄岩较早开始倒腾古玩的人之一。 他拿出来展示的得意藏品让人有点意外,并不是其擅长的玉石、瓷器,而是4张泛黄的手绘老地图。这是民国初期黄岩的地图,从地图上看,那时的黄岩主城区36巷9条街纵横交错,并且“有桥有水有人家”,和现在高楼林立相比,多了江南水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地名有着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时代特征。贵阳从宋朝始建土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贵阳从一座土城变成石头城,经过元、明、清的建设,城内道观、庙宇、寺院、教堂比比皆是,道路纵横渐成规模。贵阳市在民国时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一座有着众多行业“一条街”和“会馆”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7.
陈出云 《地图》2014,(3):138-139
在中学历史课上,我们都会学到一个名词:晋察冀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最著名的敌后根据地之一。“晋察冀”,“晋”是指山西,“冀”是指河北,这两个地方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察”又指的是哪里呢?翻开民国时期或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地图,在华北地区仔细寻找,你会发现一个今天已经不存在的省级行政区——“察哈尔”,这就是“察”的来历。  相似文献   
8.
谢丽 《地理学报》2013,68(2):232-244
本研究以现存民国和田地区洛浦垦区多种地图为基础,充分利用该区档案史料记载的历史地理信息,梳理复原民国时期洛浦垦区的行政区划沿革,以及该区垦荒地、撂荒地的时空变化序列,重建相应的空间格局示意图,为揭示该区民国时期耕地变化的人文因素与自然物理动因因果关联提供空间分析的基础.结果表明:民国洛浦垦区垦荒为外延式开发,垦荒地点主要分布于绿洲主垦区的西北、东北至东部的绿洲荒漠过渡带.垦荒与撂荒斑块叠加度高,证明撂荒地主要为新垦地,垦荒与撂荒强度具有较明显正相关关联.撂荒诱因是人类驱动与自然生物物理效应复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中国地理研究所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永锋  王洪波  邓辉 《地理研究》2014,33(9):1768-1777
中国地理研究所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第一个地理学专门研究机关,1940年8月1日成立于重庆北碚,1950年4月以该所为基础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筹备处。抗日战争时期抗战建国事业对地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朱家骅对在中国发展地理学的大力提倡、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息金收入的资金支持和近代以来地理学专门研究机构的缺失共同构成中国地理研究所成立的历史背景。成立后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地理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地理实地考察,撰写了丰富的地理著作,出版了多种地理读物,培养了众多的地理学人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杜长明 《地图》2005,(6):92-95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中国共产党在民国时期的东北9省和热河省的基础上,于1949年4月21日公布东北的管辖范围为6省4直辖市1行署区。即辽东、辽西、黑龙江、松江、吉林、热河6省;沈阳、抚顺、本溪、鞍山4直辖市和旅大1行署区。有资料显示.我国首次公开发行的东北6省地图是《亚光舆地学社》于1949年6月出版的《东北六省新图》,它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行政委员会1949年4月21日公布的图案印行.由大中国图书局总经售。此图为6省合为一幅(张),比例尺为1:5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