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湖南大义山岩体白沙子岭矿区钨锡矿深部找矿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义山花岗岩体受"大义山式"北西向张扭性断裂构造控制,具多次侵位的特点,与岩体有关的矿产主要为锡多金属矿。本次补勘的白沙子岭锡矿区有云英岩脉型、蚀变岩体型、矽卡岩型等3类锡多金属矿类型。白沙子岭矿段平行排列的矿脉群在平面上整体呈一椭圆形展布,脉群从中间向两侧单脉的长度、厚度、品位逐渐变小,单个脉体从中间向两端厚度、品位逐渐变低。矿脉两端顶底板断层面上见到产状完全相反的擦痕,推断深部存在着一个椭圆形隐伏母岩体,成矿母岩的上部会形成蚀变岩体型矿体。为此本次补勘工作施工了一坑内深钻,上部见到了蚀变岩体型富锡矿体,下部见钨矿,预测深部找矿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3.
被动椭圆形标志物应变分析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计算机数学模拟的方法更深入地探讨了椭圆形标志物应变分析技术(R_f/Φ去应变法、Shimamoto等提出的代数法、调和平均值法和算术平均值法)的适用条件。一共形成了十一组有代表性的应变前数组,四种变形路径:纯剪、单剪、纯剪加单剪和体变。当应变前数组在(-90°,90°)内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时,无论变形路径是哪一种(共轴的还是非共轴的),上述的所有方法都是适用有,且以代数法最佳。当应变前数组具有优选方位(单峰分布)且变形路径为共轴递进变形时,在一定条件下,R_f/Φ法能用来估计应变。经分析发现当应变足够大时,调和平均值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应变计算法。  相似文献   
4.
很多研究表明,泥浆体屈服应力是由两部分组成,即絮网结构的粘结力和沙粒间的摩擦力。本文从不同粒径的沙对泥浆体屈服服应力的影响入手,首次展示泥浆体中的动摩擦力表达式:τBψ=90.74d^1.2950exp「0.84d^-0.2650ln(Cvf-Cvos」。并根据泥石流观测资料推导出泥石流体屈服应力与固体体积浓度1临界浓度和极限浓度的相关表达式。该成果可为固体物料水力输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地表跃移沙粒速度和角度概率分布是连接风沙运动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桥梁,对沙粒跃移轨迹和输沙率分布有很大影响。但是,目前跃移沙粒冲击速度概率分布和角度概率分布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使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测量了风洞沙床面1 mm高度处的跃移沙粒速度,通过分析各冲击速度对应的冲击角度的概率分布研究了沙粒冲击速度和角度的联合概率分布。结果表明:沙粒冲击速度概率分布可用对数正态函数描述,冲击角度概率分布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各冲击速度对应的冲击角度都符合指数函数分布,且其衰减速度随冲击速度增加而加快。这表明,冲击速度概率分布和冲击角度概率分布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最后分别给出了沙粒冲击速度和角度的独立假设概率分布和条件联合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6.
海底管道中颗粒侵蚀是油气输送过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流动保障的一个重要分支。弯头和T型堵头管是油气生产中最易于发生颗粒侵蚀的管道组件。首先使用剪切压力传输模型(SST)计算管道内流场,使用拉格朗日方法跟踪颗粒运动轨迹,结合颗粒随机反弹模型,建立跟踪复杂流场中大规模颗粒运动轨迹的一般方法;之后引入四种颗粒侵蚀公式,预测弯头、T型堵头管的砂粒侵蚀结果,并结合实验数据,比较分析各侵蚀公式的精度与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弯头,四种侵蚀公式的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均吻合良好,其中Tabakoff的侵蚀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适用范围;对于T型堵头管,数值方法对颗粒运动机理的模拟尚存缺陷,需做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以毛乌素沙地3种沙丘(新月形沙丘、抛物线形沙丘和反向沙丘)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表沙粒度特征和区域风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探讨了沙丘表沙物理运动过程及其形态对外界条件(风况和地表植被)变化的反馈,揭示了沙丘表沙粒度特征对不同沙丘形态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新月形沙丘表沙平均粒径由迎风坡底部向顶部逐渐变小,分选呈现逐渐变好趋势, 但粒径较小和分选较差的表沙样出现在沙丘迎风坡中部。随着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新月形沙丘逐渐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近地表输沙能力和沙丘上风向沙源的供应同样受到限制,致使抛物线形沙丘由迎风坡底部向顶部呈现表沙平均粒径变大,而分选逐渐变好的趋势。毛乌素沙地内季节性风况(春季盛行强劲西北风,夏季盛行较弱东南风)的变化不仅促进了反向沙丘的发育,并且重组了西北盛行风影响下的表沙粒度特征。在夏季反向风风蚀的作用下,沙丘落沙坡顶部出现反向堆积和脊线反向移动的现象,同时其顶部呈现平均粒径由小变大、分选逐渐变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沙粒的表面磨蚀效应是地表产尘、释尘的重要机制,针对干湖盆泥漠地表开展磨蚀释尘实验研究,对理解干湖盆地表风蚀过程及盐碱尘暴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采自西居延海干涸湖盆泥漠地表土样进行室内磨蚀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粒级(细、中、粗)沙粒不同落沙角度(30°,45°,60°)的磨蚀效应。结果表明:(1)泥漠地表磨蚀实验中能够产生明显释尘效应的沙粒粒级阈值为中沙(0.25 mm<Md<0.50 mm);(2)磨蚀粒径粒级相同时,磨蚀角度会对泥漠地表磨蚀释尘速率产生影响,磨蚀量的角度排序为60°>30°>45°,但同一粒级3种角度下的磨蚀释尘率差异不显著。(3)磨蚀角度为45°时,计算了泥漠地表的质量磨蚀率与能量磨蚀率,其中中沙为0.04 g·kg-1、0.43 g·J-1,粗沙为0.08 g·kg-1、0.74 g·J-1,极粗沙为0.26 g·kg-1、2.54 g·J-1;在磨蚀沙粒粒级倍增而磨蚀角度不变情况下,泥漠地表磨蚀释尘率与能量磨蚀率未发生正比例线性增长变化。  相似文献   
9.
海吃六法     
首先将海蜇皮用清水搓洗,以便去尽沙粒,再剥去外表的褐色薄膜,然后直接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将海蜇皮捞出切成丝,再换过清洁水连洗l-2次,食时用冷开水过一遍。另将海蜇皮洗净切细,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捞出。用凉开水浇淋几遍,连续再把巳淋过海蜇皮浸入凉开水中,经5分钟即可食。  相似文献   
10.
吴城天然碱矿区位于桐柏县吴城乡南部。碱矿赋存于吴城盆地中心偏北,呈北西一南东不规则椭圆形展布,面积4.6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