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何峰 《地图》2011,(2):42-49
江南的土地上深深地印着改朝换代的创伤故事。这是一块悲伤着的土地,因为大清的铁骑,她多年来歌舞摇曳着的生活瞬间戛然而止;精美的建筑、诗意的园居顷刻支离破碎。康熙帝觉着,他有这个使命,去抚平满族先辈所带来的创伤。  相似文献   
2.
修改遗诏说参汤弑父说年羹尧遗子说一代英豪清康熙帝执政61年,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驾崩。其后,第四子胤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皇帝。但迄今为止,雍正皇帝是  相似文献   
3.
卷首     
倪庆华 《地图》2011,(2):5-5
综观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康熙和乾隆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喜欢游历的皇帝,曾多次去江南巡视。尽管这样的游历是否让皇帝们更加重视地图的测绘尚无从考证,但有据可查的是,康熙主政时,传教士们随其北巡,教其测绘地图。于是康熙帝"特命卿等为总裁官,其董率纂修官,各勤乃事,务求采搜闳博,体例精详,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执掌可治,画成地图,万几之余,朕将亲览。"  相似文献   
4.
清帝玄烨重视农业气象。亲自在北京培育出高产早熟品种的水稻-御稻米。而且还在生长季较长的江浙以双季稻方式推广成功,大大增加了当时的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唐博 《地图》2010,(4):122-129
北京阜成门外一片密林深处,静静地矗立着几座墓碑。其中的一座很奇怪:两米多高的墓碑,上方残缺一段,中部有水泥粘连的痕迹;墓碑倒置,本该出现在背面的碑文却密密麻麻地刻在正面,而这段饱含深情的祭祀碑文,竟出自康熙帝之手。那么墓主究竟是谁?他何以得到如此高规格的追思呢?转到墓碑背面,答案揭晓——"耶稣会士汤公之墓"。墓主正是明末清初德国来华传教士汤若望。"残首断腰"、背向而立的墓碑,似乎要给每位前来瞻仰的游人讲述东西方交流进程中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清弱帝玄烨曾对大气物理学中的大气光象、声象、电象发表过一些通过产地考察的经验性看法,有的还很有意义。本文对此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7.
何峰 《地图》2011,(2):58-65
他终于得到了特恩召试的准确消息,然而如今的考试竞争比康熙帝当年可激烈多了。现今的江南文人基本上都踊跃地参加到新朝的政治文化事务中去了,人人都希望能获得特恩召试的机会,省去三年又三年的漫长等待。  相似文献   
8.
何峰 《地图》2011,(2):26-29
一百年的时间里,清王朝从初创的艰辛走向了盛世的繁华,两位皇帝也目睹了清王朝统治之下江南地区的变迁和成长。  相似文献   
9.
介绍康熙帝关心气候和天气变化,多方调查了解其特点,常亲自课晴问雨,积累气象经验,其目的在于保障农业生产,他所订的“报雨泽”制度,比历代更为精密,他还对预估的灾害作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