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488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305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1061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ry valleys are a striking geographic landscape in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rainfall, desert type of vegetation and fragile environment. Past efforts and resources have been concentrated mainly on 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 and fragile environment, particularly reforestation, whi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largely overlooked. Despite successes in pocket areas, the overall trend of un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are continuing.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the root cause of development of dry valleys, and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of dry valleys is a natural process. Human intervention has played a secondary role in development of dry valleys and degradation of dry valleys though human intervention in many cases has speeded up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the dry valley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dry valleys are climatic enclaves and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hat combines 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be adopted if the overall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ry valleys is to be achieved. Promotion of niche-based cash crops, rural energy including hydropower, solar energy, biogas and fuelwood plantation is recommended as the priority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2.
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复杂构造带内基于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析,搭建了中、东段的构造轮廓和构造组合样式,认为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表现为至地表的推覆逆掩。由于位移量大部分转移至地表,阜康断裂带的前陆部分无喜山期构造带;西段造山带内的挤压往前陆方向传递过程中以前列式不断释放其位移量,造成在纵向上呈现三排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带。根据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技术对山前复杂构造区地震剖面反射波的构造识别进行了模拟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素土桩挤密地基由桩间挤密土和回填素土夯实的桩体组成,它是一种人工“复合地基”。其作用是通过素土桩挤密法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从而对湿陷性黄土达到消除浅部或深部的部分或全部湿陷性的作用,并改善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地基变形。本文通过现场单桩、群桩单元体轻便触探、小环刀深层取样、开剖取样等方法对场地地基土挤密前、后干重度和压实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判定用素土桩挤密法处理陇东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塔上无人提引器,在60年代已被广泛使用,但由于经常发生“跑管”事故,故许多地质队没有继续使用。1987年,我队在绳索取心钻进工作中,使用塔上无人爬杆斜脱式提引器,5年中完成钻探工作量12363.63m,基本上消除了因提引器而造成的事故。所用钻机为THJ-500型或XU-1000型;钻塔为14.5m角铁斜塔;钻具为φ75或φ59绳  相似文献   
5.
蒙古塔木察格坳陷白垩系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化爱  钟建华  陈鑫  高玉飞 《地质学报》2008,82(8):1088-1094
通过岩芯观察,结合构造背景研究,在蒙古塔木察格坳陷白垩纪地层中识别出震积岩。震积岩的主要标志有微同沉积断裂、同沉积塑性变形构造、液化脉、震积枕状及伴生构造等。通过对塔219 井、塔1943 井等岩芯的系统观察,建立了蒙古塔木察格坳陷白垩系震积岩的垂向序列。震积岩的垂向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砂岩脉(砂火山)层段、水塑性褶皱变形层段、斧式构造层段、滑塌构造层段、阶梯状微断层和震裂缝层段、准原地沉积湖泊津浪丘状层理和内碎屑角砾岩层段、异地沉积震浊积岩层段,对应于地震由强变弱的一个变化过程。震积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有助于分析盆地边界断裂的强烈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6.
对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辉绿岩墙群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区辉绿岩墙群为拉斑系列岩石,其主量元素以中等TiO2(1.19%~1.59%)、高MgO(5.51%~7.88%)、贫K2O(0.04%~0.84%)和P2O5(0.10%~0.20%)、Na2OK2O为特征;高场强元素(HFSE)丰度特征显示其为E-MORB型或过渡型玄武岩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显著[(La/Yb)N=1.93~3.61,LREE/HREE=3.01~4.10],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呈略富集型.结合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综合分析推测,它们可能形成于一种裂谷向MORB环境过渡的构造环境,即初始小洋盆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蓝东兆  方琦  顾海峰  李超 《台湾海峡》2004,23(4):453-457,i005
本工作通过分析厦门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甲藻休眠孢囊,发现了1种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休眠孢囊,及两种有害甲藻休眠孢囊: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具刺膝沟藻(Gonyaulax spinifera).对塔玛亚历山大藻进行了培养。并初步研究了该藻的毒性及贝类对其毒素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沉积物中的塔玛亚历山犬藻是有毒的.它的较适宜生长环境条件是:水温20~25℃.盐度为25~30,光照度为3000~50001x.塔玛亚历山大藻在每年的4月26日至6月10日、10月11日至11月20日可能会形成有害藻华,危害厦门海域的海洋生物并可能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麻痹性贝毒PSP在紫贻贝体内的累积、转化与排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于1998年9月在青岛鲁迅公园附近礁石区采集紫贻贝(Mytilus edulis),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产生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在其体内累积、转化与排出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累积实验阶段,紫贻贝内脏的和肌肉中的PSP毒素含量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累积实验结束时,平均每只贝体内的PSP毒素含量为13.40nmol,毒性水平为12.24ugSTXEq/100g,紫贻贝内脏中的毒素含量远远高于肌肉,内脏中PSP毒素占贝体内PSP毒素总量的97.5%。在8天的排出实验阶段,贝体内的PSP毒素总量呈下降趋势,实验结束时,PSP毒素共排除了约50%,每天排除率约为9%。  相似文献   
9.
一种准确通用的台风路径预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天气学理论,对台风云图的晴空区轴线制约台风移动的规律进行物理解释。根据台风云团与晴空区之间存在的干、湿梯度力和推动台风前进的惯性力的互相关系,建立台风移向预报方程和轨迹预报方程,分析论证了台风移向变化的物理过程,把影响台风移动的复杂因子转化为单一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0.
用小麦岛和团岛观测站提供的青岛近海气象和水温资料,以适于SO2气体和硫酸盐(SO42-)气溶胶的干沉降模型研究了模型中的输送阻尼对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贡献,并计算了2003年青岛近海地区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对SO2而言,粘性副层传输系数对沉降速率的贡献大于空气动力学传输系数;对于SO42-,空气动力学传输系数对沉降速率的贡献要大于表面传输系数。SO2和SO42-的干沉降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187~0.868cm/s和0.188~0.532cm/s。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四季变化有相似的规律,即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