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鱼生长激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登  双宝  陈荣忠  杨丰 《台湾海峡》2001,20(Z1):85-90
鱼生长激素是鱼类脑垂体中分泌的促进生长的单一亚基的蛋白激素.它参与鱼的生长代谢,能够加速蛋白质合成和脂类降解等生理功能.鱼生长激素能够大大地加快鱼类的生长,在鱼类的水产养殖领域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阶段鱼生长激素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的育种和鱼生长激素的基因工程表达两个方面,且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多样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其有别于其他环境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利用蛋白酶的活性筛选策略,从辽宁省营口市某海洋淤泥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蛋白酶的优势菌株DES-3。通过微生物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DNA基因鉴定以及系统发育进化关系的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 sp.DES-3。其胞外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5℃和9.0。将来自于碱性污染土壤宏基因组文库的编码碱性蛋白酶基因ap02与广宿主表达载体pBBR1MCS-5连接,转化至野生型菌株P.aeruginosasp.DES-3细胞中,成功构建了基因工程菌株P.aeruginosasp.DES-3/pBBR1MCS-5-ap02。基因工程菌株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较野生型菌株提高了5℃。本研究构建基因工程菌株的策略可为菌株的改造和相应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随着养殖环境日趋恶化和人为原因导致的水质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使我国的养虾业依旧面临着流行性病原(细菌、病毒和真菌)的考验。为了从源头上防治和根除这些疾病,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对虾的先天免疫特别是溶菌酶(Lysozyme)和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及其基因工程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有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4.
海藻基因工程进展(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鹏  秦松  曾呈奎 《海洋科学》1998,22(2):27-30
基因工程最先在淡水藻类中开展,直到80年代初,在海洋蓝藻中成功得到了遗传转化的结果,才拉开了海藻基因工程研究的序幕。由于海洋蓝藻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海洋真核藻类有着本质的区别,反映在基因工程载体构建、基因转移系统等各个方面,二者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逐渐形成两个并行发展的领域:海洋蓝藻基因工程与海洋真核藻类基因工程。如今,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向海洋要食品、要药物、要能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海藻,尤其是经济种类基因工程研究与开发的潜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入90年代,海藻基因工程在海洋蓝藻和海洋真核藻类两个领域均显…  相似文献   
5.
鱼生长激素基因工程酵母高密度发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宝  杨丰 《台湾海峡》1998,17(A12):65-69
毕赤酵母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表达单细胞蛋白的宿主菌,本实验室已用毕赤酵母克隆表达了鲈鱼生长激素基因。为了使这一实验室成果尽快转入实际应用,本研究通过对导入生长激素基因的工程菌酵母生长及诱导条件的进一步研究,筛选出了成本低廉、配制方法简便且能使工程菌酵母生长良好的无机盐培养基配方,并确定了酵母发酵工艺过程中主要几种工艺条件。这为重组生长激素的扩大生产及水产养殖业中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
8.
分子生物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原核生物中取得重大进展。从原核基因克隆到利用原核基因产品的商业生产,从大肠杆菌分子遗传特性的阐明,到对其改造利用。随后分子技术从原核扩展到真核,从动物到植物,从陆地走向海洋,人们对于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藻类分子  相似文献   
9.
螺旋藻的系统分类学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徐虹  柯珍恋  章军 《海洋科学》2001,25(9):26-28
螺旋藻(Spirulina)是众所周知的优良天然营养源,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药理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20a中,螺旋藻在营养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工业化生产也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但其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令人欣慰的是,虽然螺旋藻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仍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1螺旋藻系统分类学研究 螺旋藻在分类学上属于蓝藻门,颤藻目,颤藻科,螺旋藻属。这个属的学名是“Spirulina”,取“卷曲”一意,但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重组质粒HF443一EGFP的构建和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并进行了其用于赤潮毒素检测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用PCR技术扩增EGFP基因,用XbaⅠ、Hind Ⅲ双酶切并纯化,与同样双酶切并纯化的HF443质粒连接,可构建重组质粒HF443-EGFP;利用Lipofect AMINE2000转染体外培养哺乳动物BIU-87细胞。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TX,而后加入Na^ 通道激活剂乌头碱以诱导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细胞发出的荧光随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弱,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毒素GTX可显著影响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重组质粒:HF443-EGFP用于赤潮霉素检测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