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纪坤 《现代测绘》2004,27(2):38-39
介绍以DOM,进行城市用地调查方式,极大的提高了调查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城区空间格局是城市发展的骨架,是由城市的空间要素在城市地域上分布和相互交织而成的空间关系[1-2]。利用2000、2005、2010、2015、2016年5期高分辨率正射影像提取江西省地级以上城市城区边界,对提取成果进行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及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城市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北紧南松、一核南北双中心"的结构,研究成果为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老城区交通拥堵,新城区粗放型扩展"等空间结构优化问题,提供了合理的规划建议以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城市区位模式与城市地价研究—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城市用地模式和地价模式之间密切关系的论述,在分别对城市形态、城市的交通、城市规划和城市的环境等影响城市土地地价变化的重要因素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土地规划及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险管理研究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预防”转化的热门课题。本文回顾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地震小区划的城市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基于城市用地类型的城市地震易损性评价方法以及基于专家打分法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方法。最后设计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流程,并给出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算法。  相似文献   
5.
金江军  潘懋  徐岳仁 《内陆地震》2007,21(2):135-141
从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以及防灾减灾能力评价3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内容.回顾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地震小区划的城市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基于城市用地类型的城市地震易损性评价方法以及基于专家打分法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方法.最后设计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流程,并给出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算法.  相似文献   
6.
土地面积仅有112平方公里的义马市,面对近两年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和城市用地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提出了“不占耕地求发展”的新思路,盘活存量土地,减少土地的占用和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障了经济发展的土地需求。2003年以来,该市引进重点项目31个,总投资达130亿元,城市绿地面积扩大三倍,但没有占用一分耕地,实现了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义马市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地区,城市规划区内地势起伏不平,土地面积仅有112平方公里,随着近两年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和城市用地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侯亚丽  匡文慧  窦银银 《地理学报》2022,77(11):2687-2702
超大城市是全球经济、文化以及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承载体和重要纽带,其形态结构特征和人口聚集效应是城市化影响的典型表现,然而当前对于全球超大城市形态特征及扩张模式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2000—2020年全球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GULUC-30),利用城市扩张强度差异指数分析了超大城市用地的时空变化规律;而后运用面积—半径标度分析模型研究了超大城市的分形特征及扩张模式,最后基于城市用地面积和城市人口之间的线性关系评价城市用地效率。结果发现:① 2000—2020年东南亚和东亚的中国超大城市用地扩张最剧烈,城市用地面积分别扩张了3148.32 km2和5996.26 km2,城市扩张强度差异指数平均值大于3;② 2000—2020年超大城市的形态特征和扩张模式向着更加集约和紧凑的方向发展,径向维数平均值由1.54增加至1.56,分维差呈逐年减少趋势,城市内部结构一体化特征显著;③ 北美和欧洲的超大城市用地效率低,2020年城市用地面积与城市人口比值系数范围为0.89~4.11;南亚和非洲城市用地效率高,比值范围为0.23~0.87。超大城市空间扩张格局和形态变化的认识对于城市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严格控制超大城市扩张规模,促进城市用地的均衡发展是建设韧性城市和实现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徐智邦  焦利民  王玉 《地理学报》2022,77(10):2514-2528
城市边界是城市演化认知和城市规划决策的空间依据。中国不少研究实践将地级市等行政地域范围视为城市,与物理上主要由连续人造不透水面构成的城市实体地域相比,存在较大的空间边界差异。然而,鲜有研究定量分析“实体”视角下长时间序列的城市用地演化,特别是对实体和行政两种统计单元视角下的城市扩张差异缺乏系统认识。本文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产品识别了1988—2018年8期的城市实体地域边界,分析其用地扩张过程,进一步与行政地域相对比,系统识别了两种统计视角下城市用地扩张的认知差异和空间模式。主要结论为:① 1988—2018年间,中国面积5 km2以上的城市实体地域单元数量增长了378%,以华东和华中地区的增长最为显著;城市实体地域中,88%为独立增长型,分布广泛但面积大都小于50 km2;12%为空间聚合型,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面积普遍较大。② 相比行政地域,城市实体地域的位序规模更符合幂律分布,其Zipf指数30年来逐渐上升趋向于1,城镇体系发展愈发均衡;相比城市实体地域,行政地域单元在平原地区的城市扩张面积普遍偏高,在沿海地区的城市扩张强度普遍偏低。③ 和城市实体地域单元在拓扑关系上无法一一匹配的1327个行政单元大多分布在人口密集或发达的平原地区;结合实体和行政边界识别了“跨政区同城化”和“政区内集群化”两种扩张模式,前者多发生在省会区域,后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两者反映了城市化的空间重构。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中国土地城镇化时空过程的认识,并可对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统一协调及行政区划的优化整合提供空间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营城市土地的机制设计 1.新机制选择的重要性 政府垄断市场形成于转型期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其理论基础,一是国有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的,政府是当然业主,有权以市场主体的资格经营土地;二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政府有权凭借政治权力提供制度安排保护公有土地产权利益;三是土地是特殊商品,关系国计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