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的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增林  谢永顺  刘天宝  于洋 《地理科学》2018,38(7):1129-1138
基于消费者差异的特色均等化是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向。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大连市域范围内189所初级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5个主因子并划分为5类初中教育消费者,得出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在空间上呈现出职业的城乡分化、受教育水平的南北差异等多重分异特征。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和集中度指数将所研究的初中教育消费者所在学校划分为4类,即高学历高收入家庭子女学校、城市中上收入家庭子女学校、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和工人及办事人员子女学校。最后根据不同类型初中教育消费者所在学校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归纳出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社会空间结构的圈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选取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文化四大类指标,利用2008—2013年我国26个省份163个中小城市的统计数据,测度了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区域均等化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平均水平呈上升趋势;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的区域均等化程度较好,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的区域差异较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表现出空间集聚发展态势,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呈加剧之势。优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加强省份间协同发展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按照纵向发展时序对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的视角、方法和主题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国外研究主题历经了区位选择和布局模式、空间布局的公平性和可达性、布局的社会分异及其形成机制等的演变;研究视角从单纯的计量地理发展到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从构建模型发展到与GIS结合等多种方法集成等。相比之下,国内研究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研究视角欠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方法多借鉴国外,缺乏创新,主题较为局限。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该多关注以下5方面:丰富可达性的内涵进行公平性度量;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整合配套多设施协同布局;注重设施的应时性和可变性;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小尺度的实证研究;植根中国实际,研究对象转向农村地区以及城市边缘区。  相似文献   
4.
彭本红  武柏宇  屠羽 《气象科技》2016,44(6):1030-1036
参考相关文献界定基本气象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并设计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的统计数据整理归纳出10个指标,用因子分析分成3类;由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关系图,通过专家咨询得出判断矩阵,依据判断矩阵定量计算出准则层和指标层中各因素的相对权重,然后对2013年全国31个省域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应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由西向东阶梯状递增、省域之间差异较大、总体水平偏低;大致可以分成较高、一般、较低3个区域等级;与省域经济、财政收入、综合发展能力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地理国情监测是从地理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和研究国情,可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提供真实可靠、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服务。本文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基于地理国情要素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技术,探讨了地理国情监测要素在教育均等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基础医疗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指标选取等研究分析,以地理国情数据从地理空间角度构建了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以新疆地级行政区为例进行了基础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①自治区各地级行政区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在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衡性;②自治区基本医疗服务设施空间覆盖城镇优于乡村;③自治区基本医疗服务人均资源的配置水平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中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基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从城乡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设施4个方面构建了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关中地区为例,采用熵值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关中5个地市基础设施建设差异较大,基础设施建设差异与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状况基本吻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和农业发展条件是影响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因素。(2)关中5个地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3种类型:宝鸡市——城市过度建设型,咸阳市——城乡均衡建设型,西安市、渭南市、铜川市——乡村过度建设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韩增林  李彬  张坤领 《地理研究》2015,34(11):2035-2048
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从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和信息化服务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综合测度各省份城市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利用信息熵原理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测度各省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并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 各省份城市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均十分显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空间分布为“T”字型格局,并呈“东—中—西”阶梯状递减;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空间分布与城市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呈“东—西—中”阶梯状递减的格局。② 31个省份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偏低,其空间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特征。③ 各省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对均等化指数的影响大于城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关系类似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专科医院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对提高儿童就医可达性和改善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北京市出租车轨迹、医院及人口等多源数据,运用增强两步移动搜寻法分析了北京市六环内儿童专科医院的潜在就医可达性和实际就医可达性。结果表明:六环内儿童专科医院的潜在可达性分布不均,五环与六环间的西北部、西南部和东部地区是明显的缺医区;六环内实际可达性均值高于潜在可达性,但空间差异性更大;潜在可达性的评价结果低估了三环内及规模较大医院周围地区的实际可达性,而高估了三环到五环之间区域的实际可达性。研究结果揭示了儿童专科医院医疗服务供给的空间不平等性,有助于为促进北京市儿科就医均等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