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北京郊区农田土壤中HCH残留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郊区农田分析区的土壤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各种HCH异构体检出.在所测样品中,HCH异构体平均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σ-HCH、β-HCH、γ-HCH、α-HCH,而且在各个样品中γ-HCH都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说明在土壤中没有新的HCH进入.与商品HCH进行比较,w(α-HCH)和w(γ-HCH)明显下降,w(β-HCH)和w(σ-HCH)却相对上升了,分析得出异构体之间的降解转化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α-HCH、γ-HCH、σ-HCH、β-HCH.初步评价近年没有新的HCH来源污染本区,但仍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2.
声音     
《湖南地质》2011,(10):7-7
“万亩山寨缘何不抵一套别墅?”近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三楼剧院式报告厅,3年前曾备受关注的原“农村土地流转第一拍”重启。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拍卖的标的名称改为“淘金谷旅游景区70年经营权”。然而,由于竞买人出价最终没达N3000万元保留价,拍卖再度流拍。而“在北京郊区,有的别墅一套就能卖到三五千万元”。  相似文献   
3.
陈西御 《地图》2009,(4):50-53
辛苦大半辈子,终于在北京郊区买了套房子。收楼那天,我流着泪用颤抖的手掏出手机准备告诉父母,却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河北移动欢迎您!”只要是北京人,大多都听过这个著名的段子。捧腹之余,明眼人都知道所谓的“北京郊区”其实并不是北京辖境,而是河北省的飞地。这块飞地俗称“北三县”,包在北京和天津的中间,最西端的燕郊镇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成了北京人的新宠。  相似文献   
4.
清代北京城市郊区行政界线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郊区是行政上隶属于城市的城市外围地区,是兼有城市和田园双重职能与景观特色的过渡地带,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京城市郊区清代称为城属,其行政边界划定于雍正中。但这条行政界线的具体走向却长期存在歧异认识,实有必要予以考察。为此,本文系统考察了清代北京城市城属行政边界的大体走向,进而阐述了清雍正中勘定京师城属外部行政边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郊区游憩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润  刘家明  陈田  田大江 《地理学报》2010,65(6):745-754
郊区是城市发展的腹地,郊区游憩空间不仅能够满足都市居民出游的需求,而且对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北京作为案例地,对郊区的游憩空间布局规律进行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文献、调研收集数据,将游憩空间按照功能划分为3类:公共游憩空间、商业游憩空间与附属游憩空间;将不同功能、不同经营主体与不同土地利用的游憩空间组织起来,从而建立北京郊区游憩空间采样数据库,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技术手段得出结论。研究发现,北京郊区各类游憩空间布局具有空间分异规律。公共游憩空间中风景名胜区分布在远郊的山区;城市公园与城市形态相关;郊野公园属于政策导向型的游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本底条件造成的游憩空间不均匀分布。商业游憩空间呈现产品的空间分异,并与交通、水系条件密切相关;乡村游憩设施依托于大型景区,并与农业传统相关。北京郊区的游憩空间已经初步具备网络结构并向纵深发展,出现了产业集中区。最后指出北京游憩空间布局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和改进的方向。该研究旨在构建都市游憩空间的有机结构,为城市规划与游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京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起尘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沙尘天气分沙尘暴、扬沙、浮尘三种,北京扬沙天气的沙尘源以就地起沙为主。为有效地进行北京地区的防沙治沙,在2003和2004年连续两年的春季里,对北京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起沙起尘的实地观测,同时对各土地类型进行了土壤采样,分析了土壤的粒度特征。得到的初步结论为:京郊地区裸露地表的起沙风速为6m/s左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起尘特性有很大不同,在同等风速条件下,可起沙性从大到小分别为翻耕地、留茬地、经济林地、荒地、防护林地和草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特性不同表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北京防沙治沙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北京郊区节事旅游发展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伴随着节事及节事旅游在中国广大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乡村节事逐渐由乡村地方经济发展策略转变为区县区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区域尺度下,由于各节事举办地在资源禀赋、社会经济、交通区位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节事发展在时间分布及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性,演绎出嬗变与分异的基本特征。研究区域范围内节事时空分异现象,准确把握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节事区域性时空布局的发展与演变规律,对于区域尺度下节事与节事旅游的布局优化与资源整合同样意义深远。本文以北京郊区作为区域样本,以1980-2009年节事举办数据为时间样本,综合SPSS回归分析、波士顿矩阵、GIS等研究方法,首先阐释了京郊区域10个区县节事举办的年际、年内分布规律、发展的阶段分期及其阶段性特征;随后,在定量测度区域范围内10个区县节事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其空间分异特征;最后,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方法的引入,分别从城市化水平和空间可达性二个角度对其与乡村节事空间分异现象形成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验证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京郊乡村节事在区域层面的应用实践进一步解释了空间分异现象的若干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云才  杨丽  郭焕成 《山地学报》2006,24(4):466-472
北京西部山区保留有许多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经过历史的积淀而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京西独特的景观旅游资源。伴随北京市山区发展的新战略,许多村落将进行搬迁,搬迁后的村落和其他传统村落一起成为北京市山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根据北京门头沟传统村落的类型和特征,探讨京西山区传统村落保护体系和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利用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