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西华 《地理教学》2006,(10):29-3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澳大利亚”一节,延续了前几章国家地理的编写体例:第一,打破了对自然和人地理的面画俱到,突出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特点;第二,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创造条件;第三,教材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活动,通过探究完成教材的三个组成部分: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根据地理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发展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2.
区域地理知识是实现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综合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区域地理背景,考察区域地理系统内容的命题趋势越来越明显,它为高考提供命题材料,有机联系当前相关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能较好的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淡化了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又强化了理性思考过程和科学严谨的表达能力,充分表现了地理知识的科学性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高师人文地理课程建设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载田 《福建地理》2004,19(2):39-41,48
本文就高师人文地理课程的创新目标以及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课程体系创新,要瞄准人文地理学学科的新进展、新趋向,体现时代特色;要服务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内容创新,要突出新、中国特色、师范性。实践教学创新,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04,(11):22-24
“地理2”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理1”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地理课程。“地理2”以人文地理为主,且主要是通过讲述人类活动——人类的自身生产和人口最密集的聚居地城市,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了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7.
人地理已是目前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常常关系到地理或综考试的成败,但不少同学感到解答时无从下手,不太容易把握住答题要点,有时自己感觉答得还不错,而得分却很有限,出现莫明其妙地丢分现象。事实上,只要我们在解题时能充分利用题目呈现的各种条件,仔细思考、揣摩命题的意图,然后再辅以严密、工整的书写,一般就会得到理想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地理国情普查主要是查清我国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建立普查成果数据库,为开展常态化的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正确理解吉林省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设计和作业指导书,以及国情普查的内容与指标,进行外业核查与遥感影像解译样本采集工作,为最终形成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郑耀星 《福建地理》2001,16(2):49-51
我国有不少旅游专业由高校地理学科开设,因为,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以及地理学科运载资源环境的认为,社会生态方法、信息系统方法等都是有利于旅游学科的设置,但地理学科举办旅游专业亦有其劣势,如理科性、宏观性、理论性等又都不利于旅游专业的设置,因此,本文提出应扬长避短,在办旅游专业时,可拓宽基础课程设置面,开设富有地理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区域性专业课程、边缘性专业课程,与人文地理有关的选修课程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