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塔东地区古城4井上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围岩及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对比研究表明,充填于中、上奥陶统和上寒武统的流体分属于2个不同来源的流体体系。充填于中、上奥陶统灰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介于0.7084~0.7088,它与早奥陶世海水的w(87Sr)/w(86Sr)相近;流体体系为CH4-H2O体系;充填物与围岩间具有明显的碳、氧同位素差异,表明上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来自于奥陶系地层本身。上寒武统白云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为0.7138,明显地高于同时代海水的锶同位素值;流体体系为CO2-H2O体系;下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为外来富锶流体。上、下流体体系间互不连通暗示着上寒武统地层具有相对较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2.
丽江市地质灾害易发性遥感影像判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NG Qin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8,27(1):114-119
丽江市地质灾害多发,在滇西北旅游城市中较典型。应用遥感技术对丽江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遥感研究,可突破传统方法,发挥宏观、综合、直观、快速特点,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心仪丽江     
彩云之南是一个神秘的所在,深邃的星空一望无垠,湛蓝的天幕宁静高远,圣洁的白云清丽脱俗。一路来到这里,无数的高山巍峨耸立,数不清的长河大川呼啸奔腾,千姿百态的奇花异草,还有少数民族的万种风情……置身在这块七彩的土地上,丽江在我身上好像有魔力一样,紧紧地牵动着我投奔她怀抱的脚步。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吴国都城遗迹位置的遥感调查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  吴健平 《遥感学报》2005,9(5):610-615
利用遥感技术对苏州及太湖地区做了大面积的地学调查与分析,并在进一步研究了史料和前人工作成果后,进行了春秋吴国都城遗迹位置的遥感调查及预测,它将为考古界进一步有计划地探查和发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云南丽江地区断裂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地区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中更新世末构造主压应力保持在北西至北西西方向变化;晚更新世中期之后构造主压应力方向则以北北东至北东方向为主变化,并有逐渐向近南北向转化的特点。因此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在中更新世末曾有过左旋压扭活动为主的历史,兼有左旋、右旋的活动过程,1996年2月3日丽江M7.0地震的破裂过程继承了晚更新世后期断裂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6.
丽江7.0级地震重力前兆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重阳  李辉  付广裕 《地震学报》2003,25(2):163-171
为了研究1996年丽江MS7.0地震前地震孕育过程或前兆表现,利用滇西地震实验场内高精度重复重力观测数据,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推断结果,并考虑到观测数据和模型粗差, 采用稳健或抗差-贝叶斯最小二乘算法和多断层位错模型,首次初步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滑动的时间变化分布.结果表明,1990~1997年断层运动的时间变化,较好地反映了1996年丽江MS7.0地震孕育过程.其主要前兆模式图象具有主震余震型特征,遵循地壳内部密度和地壳形变耦合运动模式(简称DD耦合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丽江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的有限矩形位错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乃玲  李辉  申重阳 《地震学报》2003,25(2):172-181
研究了用有限矩形位错模型计算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面重力场变化的方法.以丽江MS7.0地震为例,讨论了确定用于模型计算的断层面参数的原则,并给出了结果.计算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图象特征,并与丽江地震前后观测到的重力场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发震断层有限范围内模型可解释同震重力场的变化,但模型对于更大空间范围上的重力场变化并不能给出很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8.
丽江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发震应力场和破裂特征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丽江7.0级地震震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的复杂地区,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为南南东。震区位于可能受到多种构造动力源作用的特定构造运动环境中。获得了主震和22个ML≥4.0级余震的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分析表明,主震发震应力场为北3°东,与震区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有一个小角度的偏差。主震的发震应力不仅有水平应力的作用,同时还有显的垂直应力的作用。在余震序列发展中震区呈现出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沿线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城址集中分布的区域,尤以我国西北地区分布最为集中。这是一类极为宝贵、旅游价值极高、急待开发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河南测绘》2004,(2):F002-F002
中国测绘学会学会工作会议于2004年5月15-21日在云南省丽江市召开。来自学会分会及专业(212作)委员会、各团体会员单位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测绘学会的17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杨凯、副理事长成仁荣、秘书长李根洪、副秘书长洪立波,云南省测绘局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