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639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969篇
地球物理   385篇
地质学   670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青藏高原隆升的非线性动态有限元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根据青藏高原的地质特征建立分析模型,采用3维动态有限元方法,在计算仿真板块速度场的基础上,计算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该地区地壳岩石的等效应力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仿真得到的速度场与1998年GPS观测的速度场吻合良好;与过去一贯的假设相反,计算结果反映出地壳应力场不是静态的,而是此起彼伏,不断变化的,应力值最大且变化最剧烈的地区在克什米尔地区、鄂尔多斯地区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与地震多发区域吻合。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古植被与再造山川秀美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要想恢复秀美的山川,主要在于恢复被人类严重破坏的原始植被.黄土高原的原始植被到底是什么样子,学者们说法不一.孢粉分析是最重要的方法.目前,研究结果已揭示出黄土高原古植被在第四纪以来显示着时间上、空间上的变化.古土壤代表间冰期夏季风盛行的湿热气候,植被比较繁盛;黄土代表冰期冬季风盛行的干冷气候,植被凋凌.全新世中期5000~6000年前,现代间冰期气候最佳时期,半坡人生存之时,森林茂密并有亚热带植物入侵,但兰州一带1万年来一直保持着荒漠草原的面貌.因此,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应参照各地的原始植被并考虑现代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在东南部可以恢复森林,中西部可以恢复森林草原,西北部只能种草恢复草原.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冬半年高原低涡几个不同源地的低涡生成背景,着重分析500hpa环流场,指出:地形对低涡生成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但一定范围内有利的环境流场也是低涡生成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并给出了不同涡源区有利于低涡发生,发展的500hpa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带通滤波分析方法,对四川省1981年7月由西南低涡等天气系统引起的大暴雨过程作了地面气象要素场的中尺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带通滤波后的场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其中一些物理量场的适当配置与6小时后的暴雨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了此带通滤波方法在实际业务预报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的范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炳元 《地理研究》1987,6(3):57-64
青藏高原确切的范围各家说法不一,本文根据青藏高原巨构造地貌特征,提出以高原面及其海拔高度为确定青藏高原范围的依据,对青藏高原具体范围特别是东、东南的边界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分频和CTC计数采样中误读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利用微机软件实现非线性校正。此传感器用于位移测量系统中,具有0.01mm的分辨率及优于1%的精度,可在-20~60℃温度范围内工作。  相似文献   
7.
西南低涡是对流层下层的中尺度扰动。本文在零级近似条件下,采用p坐标系的基本方程组,在边界层内设计两层模式。通过一定的简化方程组后,得到:当Z≤1/2[kL~2/(μ~2Knu~*)] 时,摩擦效应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使扰动减弱;另一方面使扰动增强,而前者的影响略大于后者,最终使扰动消失。频率随高度Z的降低而增加。当Z>1/2[kL~2/(μ~2Knμ~*)]时,摩擦作用甚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频率虽然有两个值,但随高度Z的增加,他们趋于一个常值。  相似文献   
8.
We found th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for a self-gravitating toroidal vortex by taking thermal pressure into account. These conditions are shown to significantly differ from those for a disk or a sphere. The evolution of a thin vortex turns it into a compact vortex that loses mechanical stability for low masses at a polytropic index γ<4/3 but retains stability for sufficiently high masses and densities determined by the velocity circulation in the vortex.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赛利普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依据主量元素可划分为超钾质、钾质和钙碱性系列,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一个超钾质岩石的40Ar-39Ar年龄为17.58Ma,指示出火山活动为中新世.超钾质、钾质和钙碱性火山岩都显示出富集LREE及LILE(Th、U)、亏损HFSE(Nb、Ta、Ti)的特征.超钾质火山岩具有较高的K2O(6.31%~8.55%)、MgO(6.75%~8.96%)、Cr(270.7×10-6~460.4×10-6)、Ni(142.3×10-6~233.9×10-6)含量,较高的(87Sr/86Sr)i(0.71883~0.72732)和较低的εNd(-14.78~-15.37),指示可能起源于一个前期亏损并经后期俯冲作用改造的富钾的方辉橄榄岩富集地幔源区.钾质火山岩具有比超钾质火山岩低的K2O、MgO、Cr、Ni含量以及高的Ba、Sr含量,初始87Sr/86Sr为0.71553~0.71628,初始143Nd/144Nd为0.51197~0.51198,在空间上与超钾质火山岩共生,可能是前者母岩浆的演化产物.钙碱性火山岩具有较高的Sr(881.7×10-6~1309.2×10-6)、Sr/Y比值(50~108)和较低的Y(12.05×10-6~18.02×10-6),明显亏损重稀土Yb(0.93×10-6~1.30×10-6),类似于典型的埃达克质岩成分特征但相对高钾,并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0.70928~0.71374)以及高的εNd(-7.90~-10.91),指示起源于富钾增厚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区域上拉萨地块超钾质岩、钾质岩与N-S向地堑系在空间上共存、时间上相吻合,由此本文认为拉萨地块中新世钾质.超钾质岩和南北向地堑系的形成可能与中新世早期北向俯冲的印度大陆岩石圈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10.
The time evolution of a two-dimensional line thermal-a turbulent flow produced by an initial element with signifi-cant buoyancy released in a large water body, is numerically studied with the two-equation k - e model for turbulence closure.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is characterized by a vortex pair flow and a kidney shaped concentra-tion structure with double peak maxima; the computed flow details and scalar mixing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escribed by self-similar relations beyond a dimensionless time around 10. There are two regions in the flow field of a line thermal: a mixing region where the concentration of tracer fluid is high and the flow is turbulent and rotational with a pair of vortex eyes, and an ambient region where the concentration is zero and the flow is potential and well-described by a model of doublet with strength very close to those given by early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ies. The added virtual mass coeffi-cient of the thermal motion is found to be approxim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