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矢量数据栅格化的一种有效方法——环绕数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矢量数据栅格化是GIS数据处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已存在多种栅格化方法,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本文首次提出了环绕数法,它基于计算几何转角理论,通过计算跨越数来确定环绕数,是一种简单、高效、易于实现的栅格化方法。应用环绕数法,不但可以完成简单多边形的栅格化,而且可以完成自交多边形的栅格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学和分析力学角度分别推导了航空矢量重力测量的数学模型,得到了一致的模型公式;给出了矢量模型的3个分量形式,其中垂直方向的分量就是标量重力测量的数学模型;简要介绍了我国研制成功的航空标量重力测量系统CHAGS的数据处理的过程,分析了标量重力测量中测线交叉点和重复测线的重力异常的精度;根据实测数据计算的结果表明:测线交叉点重力异常不符值的标准差约为5×10-5ms-2左右,重复测线的内符合精度优于5×10-5ms-2,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根据宁南汤家坪流动水准、基线测量出现的重大异常,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发现点位是稳定的;A点与B、C点之间是跨断层的;但原始选点报告所提供的断层产状与作者实测的断层产状有一定的偏差。通过对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该场地的地壳形变异常是可靠的。并对其形成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导向钻进非开挖铺管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导向钻进非开挖铺管技术的工作原理,施工技术和工程施工实例,总结出一套导向孔轨迹设计和钻进方向控制的方法,并对我国的导向钻进非开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陆内部弥散性的变形表明经典板块构造理论未能阐述大陆构造。矿物变形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岩石流变学性质随深度改变和地震测深剖面资料都提示大陆岩石圈具有三明治式的强度包络面。任纪舜、张国伟和钟大赉分别把岩石圈不同深度层次的三维交切构造称为立交桥式构造或多向层架构造。它们的出现提示岩石圈发生了构造解耦,新的变形体制在拆离面以上发展起来。前苏联地质学家把它称为岩石圈的构造成层作用。本文列举了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和秦岭造山带可能出露于地表的三维交切构造实例,呼吁重视这类代表大陆岩石圈不同深度层次的构造堆叠体,并把它作为揭示岩石圈构造变形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跨断裂水准剖面观测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活动地块的相对运动和变形,其边界带往往构造活动强烈,是反映地壳运动的敏感部位。基于上述思路,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发生后,通过大范围监测布设在青藏块体北部地区及周边主要构造带上的水准剖面,在短期内快速获取了大范围的断裂活动信息和不同断裂带对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响应特征。实践证明,这种监测方式灵活、作业周期短、资料处理快,能及时对震情趋势做出估计,不失为当前区域形变监测工作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Unicellular gametophytes ofUndaria pinnatifida (Harv.) Sur. were isolated in Qingdao, P. R. China in April 1993 and in Tokushima, southern Japan in March 1995. Different intraspecific crossings by using unicellular male and female gametophytes were successfully undertaken in Sept. of 1995 in Qingdao. Sporophytes were transplanted to two different locations for open sea cultivation. One was at Zhanqiao (ZQ) Bay where the water current was slower than that of another location—Taipingjiao(TPJ). A total of 218 adult sporophytes were harvested on January 12 and 18 from TPJ and ZQ respectively. For eacn combination, 10 sporophytes were cultivated.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 sporophytes indicated that the longest length between two bases of the serration of pinnate blades (W2) is a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that can be transferred from the parent plant to the next generations regardless of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There was evidence that W2 was apparently determined by sex-linked factors, i.e., by male parental gametophyte. Sporophytes from certain crossing combinations showed more vigorous growth than those from other crossing combinations. It is therefore possible to select gametophyte strains which can be used as parental gametophytes for the seedling production of sporophytes with more vigorous growth within shorter cultivation period. The morphology of hybrids from a Qingdao strain and a Tokushima cultivated strain resembled that of both parental plants in frond features (wrinkled or smooth) and W2. Sporophyll formation also varied with strains. The fact that adult sporophytes resulting from the same crossing combinations have identic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sa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dicates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way to select strains which are expected to be ideal for commerical production by purposely selecting, propagating, and seeding unicellular gametophytes for sporeling production through freeliving techniques of gametophytes. Project 39400102 supported by NSFC, also supported by National Climbing Plan B (PD-B642); and Bioengineering Center, SSTC.  相似文献   
8.
对文安5.1级地震的一些异常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地震逆时针方向迁移可能是地震空间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可作为背景异常。震前,地磁交汇法出现的异常,再次显示出该方法对地点预测的最大优势,交汇点附近即是未来震中区。这些异常特征对我们认识地震和预测地震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蒋洪波  余代俊  耿留勇 《四川测绘》2007,30(2):89-91,96
根据测边交会计算公式的特点,本文详细论述了一种方便、高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三边网坐标概算的电算算法。这种算法既不需要输入辅助计算的多余数据,也不需要逐点判断解算的坐标正确与否。在只有两个已知点的情况下,这种算法只需一次人工干预就能正确地概算出控制点坐标。在有多于两个已知点的情况下,此算法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就能正确地解算出控制点坐标。  相似文献   
10.
�봨8.0������ǰ��ؿǴ�ֱ�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Ms8.0?????????????α????????:???????????α???????????????????????????????????仯???????????????????????????????????????????????????????????????????????????????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