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09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遗迹化石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和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为例,探讨了遗迹化石与层序地层学的关系,表现在3个方面:1)层序界面的识别层序界面位置发育有特征性的受基底控制的遗迹相,且界面上下遗迹组合类型发生变化;2)准层序界面的识别较深水环境中,界面上下生物扰动强度明显差异,界面之下扰动强度较大,扰动指数可达到3,而界面之上几乎没有生物扰动,且在同一准层序内部,由下至上,扰动强度逐渐增大;3)旋回层序的识别:在潮控滨线环境中,单个准层序内部,由下至上,高能环境的Skolithos遗迹组合逐渐变为中低能环境的Planol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和低能环境的Cochlichnus-Planolites遗迹组合,由下至上呈现旋回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静北潜山的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并将钻井揭示的未见化石的碳酸盐岩和石英砂岩沉积划归中元古界长城系,沿用至今.2002年在对该区的地层研究中,首次发现了晚古生代孢粉化石,从而证实静北潜山存在晚古生代地层.本文以孢粉化石为主要依据,对潜山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并与邻区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本区的构造和沉积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省莒南地质公园内发现6个小型恐龙足迹化石,被归入足迹属Minisauripus。化石产于下白垩统大盛群田家楼组.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Barremian)-阿普特期(Apdan)。5个较大,长约6cm,产于下部“主”层面上,其中4个组成2节行迹:1个较小,长约3cm,位于“主”层面30cm之上的上部层面上。山东Minisauripus的特征是:足迹个体小(长3.1~5.6cm,宽2.0~3.7cm),三趾型,略不对称;足迹纵长,各趾近平行,趾垫较清晰;趾末端较钝,但爪迹较尖。Ⅲ趾比Ⅳ趾略长,而Ⅳ趾比Ⅱ趾略长且窄。此外,步幅较长,足长与步长之比约为10:1。与四川、韩国Minisau却淞不同之处是:足迹个体较大,长约是它们的2倍。继中国四川和韩国之后,山东是Minisau而淞在全球的第三个发现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祥详细记述了山东省首次发现的虎化石的特征及出土地点和剖面的基本情况,论证了化石出土地层剖面的时代,应当属于晚更新世,并阐明了该化石发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山羊寨哺乳动物化石看柳江盆地洞穴堆积的时代与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羊寨洞穴堆积是河北省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众多溶洞的洞穴堆积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发掘整理与鉴定,采用生物地层学和哺乳动物生活习性对比分析方法,确定其时代为Qp^2.3,晚于辽宁营口“金牛山下组动物群”,早于河北“迁安爪村动物群”和内蒙古“萨拉乌苏动物群”,其特征反映了中国华北与东北过渡地带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面貌,并反映出当时区内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水域条件等生态环境的多次时空变化。如此众多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增加了保护区遗迹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价值;为该区洞穴堆积的时代与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依据;改变了区内洞穴堆积仅为中更新世地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甘肃山北部霍勒扎德盖地区,分布着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对其进行岩石地层、区域对比及地层年代等方面的研究,划归扫子山组,并依据组内岩性差异划分为4个岩性段。该组的确定对研究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地质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The Tandilia Belt in northeast Argentina includes a Neoproterozoic sequence of sediments (Sierras Bayas Group), in which the Cerro Largo Formation, ca. 750 Ma in age, forms a siliciclastic, shallowing upward succession of subtidal nearshore to tidal flat deposits. Trace fossils Palaeophycus isp. and Didymaulichnus isp. have been described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is succession. Specific sedimentary structures consisting of round-crested bulges, arranged in a reticulate pattern, and networks of curved crack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trace fossils. These structure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lated to epibenthic microbial mats that once colonized the sediment surface. They reflect stages of mat growth and mat destruction, if compared to analogous structures in modern cyanobacterial mats of peritidal, siliciclastic depositional systems. Also the trace fossils are interpreted as mat-related structures, partly forming components of networks of shrinkage cracks, partly representing the upturned and involute margins of shrinkage cracks or circular openings in desiccating and shrinking, thin microbial mats.

The definition of Didymaulichnus miettensis Young as a Terminal Proterozoic trace fossil is questioned, and it may be considered to interpret the ‘bilobate’ structure as the upturned, opposite margins of microbial shrinkage cracks which have been brought back into contact by compaction after burial.  相似文献   

9.
在山东省莒南地质公园内发现6个小型恐龙足迹化石,被归入足迹属Minisauripus。化石产于下白垩统大盛群田家楼组.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Barremian)-阿普特期(Apdan)。5个较大,长约6cm,产于下部“主”层面上,其中4个组成2节行迹:1个较小,长约3cm,位于“主”层面30cm之上的上部层面上。山东Minisauripus的特征是:足迹个体小(长3.1~5.6cm,宽2.0~3.7cm),三趾型,略不对称;足迹纵长,各趾近平行,趾垫较清晰;趾末端较钝,但爪迹较尖。Ⅲ趾比Ⅳ趾略长,而Ⅳ趾比Ⅱ趾略长且窄。此外,步幅较长,足长与步长之比约为10:1。与四川、韩国Minisau却淞不同之处是:足迹个体较大,长约是它们的2倍。继中国四川和韩国之后,山东是Minisau而淞在全球的第三个发现点。  相似文献   
10.
评“河南西峡盆地产恐龙蛋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河南西峡盆地产恐龙蛋地层研究新进展"一文主张用"走马岗组"、"赵营组"和"六爷庙组"来替代正式命名的一套地层名称,这样做既不符合地层命名原则,又易引起新的不必要的混乱。在晚白垩世时西峡、淅川两盆地在岩性组合特征上是相似的,浙川盆地并不是"岩性特征简单",西峡盆地也不是"岩性复杂"。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红层"应采用"高沟组、马家村组和寺沟组"这套地层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