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15年来,北京飞云瀑景点附近发生过2次大规模崩塌,崩塌堆积岩块体积累计达450 m3,崩塌岩块已滚落覆盖至景区小路。经勘查,确定了1处危岩体及1处危岩带,该危岩体及危岩带对本景点的正常观赏及过往游人构成极大威胁。本文对该景点的崩塌地质灾害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地质灾害成因、自然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危岩体(带)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及评价;对可能采用的治理方法进行了比选分析。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景观资源,最终选择了以避让为主的治理措施,并对选定的治理方案及计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黄河壶口瀑布变迁考证和相应径流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振和 《水科学进展》1995,6(3):218-223
通过黄河壶口瀑布河段实地考察和测算,得出了瀑布近4000年来不同时期的溯源侵蚀速度.以现代实测水量与瀑布形成的石槽宽度之比为基础,推算出黄河壶口4200年径流系列,提出了黄河壶口以上流域的古水量变化过程,其丰、枯、峰、谷,与古气候的暖冷湿干,及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进退沿黄河两岸古土壤的形成与中断等千年尺度综合的分析对照.这个水量过程的确立与深入研究,将促进水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贵州高原喀斯特景观及其旅游形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2,19(2):103-108
本文通过贵州喀斯特旅游景观类型、特点及优势分析,提出高原、峡谷、峰林、峰丛、瀑布、溶洞是贵州最有代表性的喀斯特景观,它们在空间结上层次丰富的组合,即构成贵州高原绚丽多姿的喀斯特旅游形象,从而展示出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Water Self-Softening Processes at Waterfall S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y rivers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karst regions are super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CaCO3 and have high water hardness. After flowing through waterfall sites, river water is usually softened, accompanied by tufa formation, which is simply described as a result of water turbulence in fast-flowing water.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t waterfall sites. The influences of air-water interface, water flow velocity, aeration and solid-water interface on water softening are compared and evaluated on a quantitative ba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hanced inorganic CO2 outgassing due to sudden hydrological changes occurring at waterfall sites is the principal cause of water softening at waterfall sites. Both air-water interface area and water flow velocity increase as a result of the "aeration effect", "low pressure effect" and "jet-flow effect" at waterfall sites, which greatly accelerates CO2 outgassing and therefore makes natural w  相似文献   
5.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彭建 《中国岩溶》2007,26(2):183-188
选择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 — 黄果树景区为例,通过分析主要制约因子,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表明,黄果树风景区的空间环境容量为21 933人次/日,生态环境容量为51 354人次/日,经济环境容量为98 716人次/日。空间环境容量成为制约景区提高接待规模的主要限制因子,平日一般不会出现超载的问题,周末存在局部超载的情况,而在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接待规模远远超出其旅游环境容量,景区常常出现整体性超载。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游客分流、及时发布旅游接待信息以及加强未成熟景区的开发等措施,以缓解黄果树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是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演化过程。显露在河床及河谷两岸的地质遗迹,揭示着黄河壶口瀑布演化进程,对研究黄河发育史、晋陕峡谷的形成、瀑布成因、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价值。因此对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综合评价,提出了开发构想。使黄河壶口瀑布地质地貌能得以科学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要将壶口瀑布建成我国著名的地质公园,更要将其建成我国的瀑布科学研究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7.
基于户籍类型比较的流动人口城市落户意愿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明  刘悦美 《地理科学》2021,41(2):261-270
流动人口城市落户意愿是提高户籍城镇化水平,推进市民化进程的关键影响因素。从个体初始因素、中介因素和流入地城市因素3个维度,应用多水平回归模型,研究了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并着重比较了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和非农户籍流动人口落户意愿影响机制的差异。研究发现非农户籍流动人口比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有更强的在流入地城市落户的意愿。初始能动性越高落户意愿越高、城市吸引力越大流动人口落户意愿越高,随时间变化的中介因素是落户意愿变化的关键变量。农业户籍流动人口由于城市生活经历较少,个人能动性较弱,对各种因素更加敏感,影响其落户意愿的因素多且复杂;非农户籍流动人口个人能动性强,城市经历丰富,影响落户意愿的因素少,且对流入地城市的品质和区位有着更强的选择偏好。农业户籍与非农户籍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差异背后折射的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湖地质公园以高山湖泊景观为主,马湖湖岸呈锯齿状,水域面积7.32 km2,为我国已知的第四大深水湖泊。此外还有岩溶洞穴、丹霞地貌、火山熔岩、金沙江峡谷地貌、三国文化遗址景观——孟获庙。构成了地质遗迹景观成因类型多样、组合独特、功能齐全、互补性强的综合性景观。该地质公园,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美学价值、观赏价值和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朝晖  陈家宽 《中国岩溶》2007,26(2):170-177
对贵州中部18个喀斯特瀑布水生苔藓植物进行了研究。瀑布苔藓植物区系种类由14 科23 属38 种组成, 藓类( Mosses) 含8 科17 属31 种, 苔类( Liv erw o rts) 5科5属6种,而角苔类( Ho rnwo r t)仅1科1属1种。区系地理成分含世界分布( 15. 79% ) , 北温带分布( 36. 84% ) ,旧世界温带分布( 5. 26% )、泛热带分布( 2. 63% )、热带亚洲分布( 5. 267% ) , 东亚分布( 26. 32% ) 和中国特有( 7. 90% )等7种成分。根据喀斯特瀑布沉积环境和苔藓植物优势种类组成特征,可划分黔中瀑布苔藓沉积生态类型为溪流瀑布沉积、河流瀑布沉积、石灰华坝沉积和瀑布洞穴沉积4种类型及15种生物喀斯特沉积亚类型。   相似文献   
10.
琵琶潭瀑布岩溶沉积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索瀑布岩溶沉积物中生物多样特征, 2006年12月对贵阳市琵琶潭瀑布岩溶沉积环境进行了野外生态学调查,采集样品和标本25份。经室内初步分析和鉴定, 该瀑布岩溶沉积物中含有5大生物多样性类群共33个物种,它们是蓝细菌( Cya no bacteria) 2个种,原生动物( Pr oto zoan) 12个种,绿藻( Green algae ) 1个种,硅藻( Dia toms) 10个种和苔藓植物( Bry ophy tes) 8个种。生物多样性在琵琶潭岩溶沉积形成中的地质生态学贡献主要表现在: ( 1)生物表面为淡水碳酸钙晶体提供了附着基础; ( 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转移了二氧化碳,有助于碳酸钙沉积;( 3)生物群落为瀑布岩溶沉积提供了骨架; ( 4) 生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了岩溶沉积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