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达州市气候变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达县测站1961-2007年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主要采用小波分析,结合趋势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达州市47年来近地表气温、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达州市近50年来冬季(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0.9℃(0.4℃),增温速率接近0.18℃/10a(0.08℃/10a),低于全球的升温幅度.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冬季气温的周期性发现,达州市的冬季气温存在着明显的8年和50年以上的特征时间尺度和周期性振荡.通过对降水的趋势分析发现,夏季降水的增加幅度比年均显著.小波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达州市的夏季降水同样存在50年以上的特征时间尺度,但在小尺度上20世纪70年代末前后存在不同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大周镇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理.认为对该产业集群形成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创新、市场带动和环境建设等,而驱动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社会网络、专业市场、本土企业家和地方政府引导与支持.这种动力机制为类似地区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案例性借鉴.  相似文献   
3.
赣杭铀成矿带大洲矿田层状火山熔岩型铀矿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孟才 《铀矿地质》2001,17(2):90-96
本文全面总结了大洲铀矿田成矿地质背景及铀矿特征,分析了溶浸采矿条件,论述了大洲铀矿田溶浸采矿的可行性,并指明应用溶浸采矿技术重新评价赣杭铀成矿硬岩型铀矿资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主要利用四川1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2年逐日最高温度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达州地区的高温天气特征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2003年前后高温天气的差异以及达州地区高温天气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在这53年间,达县站的高温日数明显偏多,为该区域之首;区域内各站点的年高温日数的多年序列均为两峰一谷,但呈现出前后持平和前低后高两种型态;1960~2003年与2004~2012年的年高温日序列存在显著性差异,2003年后达州地区站点年高温日数有显著增加并达到历史最高峰;年高温日数的频率分布在该区域有四种形式:准正态型、偏态型、L型和双峰型。  相似文献   
5.
对大洲铀矿田定位条件分析认为,江山一绍兴地壳裂解拼接带制约了大洲铀矿田的定位,燕山晚期拉张裂陷作用则直接控制了铀矿床(体)的定位,而成熟陆壳、富铀基底及燕山晚期酸性火山喷溢作用形成的特定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块体是铀成矿的重要物质基础,两次推覆逆冲构造为铀成矿提供了必要的空间环境。研究表明,大洲盆地内已知的铀矿资源具有重要工业意义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区是寻找大型、超大型层状火山熔岩型铀矿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候倾向率和趋势系数方法对达州6个气象站1960年以来气温、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1960年以来达州市年平均气温呈小幅上升的趋势,冬、春、秋三季增温,而夏季降温,气温年较差减小。20世纪80年代降温显著,90年代以后气温明显上升。(2)降水量趋势性变化不显著,总体呈略为增加的趋势。春、秋季降水减少,冬、夏季降水增多。近几年强降水频发,同时出现严重干旱。降水的相对集中和气温的升高,将导致干旱和洪涝发生的强度加重。  相似文献   
7.
位于灵山-藤县与博白-梧州区域性深大断裂之间的大洲盆地及周边在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发现了多个锡多金属化探异常,以Sn为主,件生W、Au、Ag、Pb、As、Sb、Bi等.异常面状分布,浓集中心明显,具浓度分带.部分异常经1/万土壤测量验证,异常再现良好,经槽、钻探揭露和验证,发现了多个锡矿体.矿体赋存在诛罗系天堂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