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蛤蜊科3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及ITS2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连云港及启东沿海蛤蜊科的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3种双壳贝的16SrRNA基因片段和ITS2核苷酸序列.测序后用DNAstar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差异。结果显示:三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长度相同,均为306bp(去除引物).核苷酸存在多态性。共有45个变异位点,54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异。全部为碱基置换。西施舌与中国蛤蜊此片段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8.9%.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6%.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90.6%。三种蛤蜊ITS2序列分别为390bp(西施舌)、441bp(四角蛤蜊)和466bp(中国蛤蜊)。存在长度多态性.ITS2核苷酸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西施舌与中国蛤蜊的同源性为70.9%-71.1%,西施舌与四角蛤蜊的为70.5%-71.0%。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1%-88.8%。ITS2序列分析结果与16SrRNA基因片段分析结果一致.2种分子分析法均显示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亲缘关系近。  相似文献   
2.
西施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西施舌5种组织(肝胰脏、鳃、后闭壳肌、外套膜和足)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同工酶图谱显示:西施舌上述组织的3种同工酶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其中,肝和鳃组织EST酶活性较高,闭壳肌MDH酶活性最高,而肝组织SOD酶活性略高,上述组织是进行同工酶分析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西施舌器官的发生和形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叙述采用“直接法”、连续又系统地观察西族舌幼虫至幼贝器官的发生和形成的细微,变的全过程,有全套显微绘图和摄影并详细文字说明,特别是对雅贝与幼贝的晶杆囊、平衡囊和三对神经节的形成之描述,是国内,外的首例。  相似文献   
4.
西施舌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肉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及部分微量元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施舌鲜肉含水量为82.31%,粗蛋白11.18%(占干基质量的63.19%),粗脂肪0.54%,灰分2.36%;西施舌蛋白质中含有18种编码氨基酸,其中含人体所需的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为20.93%(干基),占氨基酸总量的36.28%,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甘氨酸(Gly)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占干基的7.80%、5.57%和6.70%;高度不饱和脂肪酸C20:4(EPA)和C22:6(DHA)分别占脂肪酸总数的20.41%和10.20%;对西施舌肉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Gly,Asp、Glu和丙氨酸(Ala)4种呈味氨基酸占水解氨基酸总量的44.77%,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72.94%;氨基酸评分(SAA)和化学评分(SC)结果都显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色氨酸,其SAA值和SC值分别为0.73和0.43,必需氨基酸指数(IEAA)为64.91,牛磺酸含量丰富,质量比为13 830 mg/kg(干基);西施舌含有较丰富的Fe和Zn,在其干基中的质量比分别为130.0 mg/kg和52.0 mg/kg。  相似文献   
5.
西施舌人工育苗及幼虫、稚贝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施舌 (Coelomactraantiquata)室内人工育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西施舌在广东的繁殖高峰期为 5~ 6月 ,用阴干加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 ,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可达 98%左右。 1997年和 1999年两次育苗试验结果 :在盐度为 2 6 .0 0~ 32 .0 0、水温为 2 3~ 2 6℃条件下 ,幼虫在培育密度为 1~ 2mL- 1时生长较好 ,经 9~ 10d培育 ,可进入附着变态期 ,其壳长生长速度为14 .1μm·d- 1。稚贝阶段在日流水量为育苗水体的 1.5~ 2 .0倍时取得较好效果 ,其壳长生长速度为 112 .4 μm·d- 1。  相似文献   
6.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浮游幼虫EST序列拼接获得组蛋白H2A ORF及其两翼的非编码区,在ORF两翼设计引物Can-H2AF和Can-H2AR,扩增H2A基因片段;从nad6 3′端和nad1 5′端设计引物,扩增两基因区域DNA序列,测序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差异分析,研究漳州西施舌分化水平。结果:共获得西施舌3个群体H2A基因606bp或616bp基因区DNA片段23条,检测到9种基因型(Gen)。西施舌漳州群体H2A基因AT含量(51.51%)高于日照、北海群体AT含量(50.58%);序列比对分析显示,简约信息位点占4.05%。基于H2A基因的漳州群体与日照/北海混合群体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044,漳州群体,混合群体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和0.004,群体间与群体内遗传距离之比为11~14.7;AMOVA分析结果显示,漳州群体和混合群体间发生了极显著遗传分化(FST=0.937,P0.01)。从nad6~nad1片段中共检出7种单倍型(Hap),漳州群体与日照群体无共享单倍型,基于nad6~nad1的漳州群体与日照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199~0.202,群体间与群体内遗传距离之比50~66,两个群体间nad1多肽链一级结构存在极大差异,有9个位点的氨基酸不同,日照西施舌缺失6个氨基酸。线粒体DNA显示西施舌漳州与日照群体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7.
臭氧对西施舌胚胎孵化率和幼虫摄食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臭氧处理后的海水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胚胎孵化率、幼虫摄食率、生长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的海水的化学耗氧量(COD)及NH 4-N的浓度明显下降。西施舌胚胎在通入臭氧(4.17mg/L)10min的海水中,孵化率最高,为97%,在充入臭氧25min的海水中孵化率最低,为72.7%;西施舌幼虫在充入臭氧10~15min的海水中和未经处理的海水中生长较快;幼虫在充入臭氧5min和10min的海水中成活率有所提高。将幼虫放在多次充入臭氧的海水中培养,再放回未经臭氧处理的海水进行17h和30h恢复,30h后其死亡率达85%,而在充入臭氧时间短的的海水中死亡率较低,为33.3%,表明西施舌幼虫的生理机能受到了臭氧的不可恢复破坏。  相似文献   
8.
西施舌群体遗传结构及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55个随机引物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5个群体, 即长乐(CL)、启东(QD)、连云港(LYG)、胶南(JN)和北海(BH)群体进行RAPD 扩增。用PopGen(Version1.32)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2个重复性好的引物, 得到88条清晰稳定的条带, 扩增片段在100 bp~3 000 bp之间, 其中引物S299扩增的600 bp片段为长乐群体特有。多态位点比例为62.07%~78.26%(JN、LYG、BH、QD、CL群体分别为78.26%、77.05%、72.58%、70.05%、62.07%), Shannon指数为0.210 5~0.312 3。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68 3~0.223 9,其中长乐群体与其余4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82 7~0.223 9, 4个非长乐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68 3~0.136 7。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 0.313 01(P<0.05), 表明在整个遗传变异中群体间占31.30%。CL群体与QD, BH, JN, LYG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364 9,0.344 8, 0.325 0, 0.309 0;而非长乐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48 2~0.240 3;以上数据显示长乐群体遗传分化最大。聚类结果显示, 启东和胶南群体首先聚为一支, 然后与北海群体聚在一起, 再和连云港群体相聚; 而长乐群体则单独形成一支。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几种环境因素对西施舌稚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施舌稚贝最适生长温度为25.50~27.40℃,最适盐度为24.16~25.66,适应pH为7.5~8.5。壳长1 000~1 200μm的稚贝,在气温25℃与30℃时,干露时间不宜超过25 min;中砂有利于稚贝附着与生长。立体培育的西施舌稚贝,活动强、生长快。  相似文献   
10.
采用CTAB裂解、酚氯仿抽提法,提取了连云港、长乐、北海、胶南等地的西施舌基因组DNA,并从1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能够显示西施舌种群遗传差异的引物835和847,对模板DNA浓度、镁离子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和Taq酶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初步筛选出适于西施舌ISS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5μL体系中,加模板38ng,10×Buffer 2.5μL,镁离子浓度为3.5mmol/L,引物浓度为0.8μmol/L,dNTP为0.3μl(10mmol/L),Taq DiNA聚合酶2U,退火温度为4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