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4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8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钙离子是海洋11种常量离子之一,与钠、钾等离子的保守性不同,钙离子在海洋中的分布表现出微小但系统的变化。钙离子的变化往往与海洋碳酸钙的形成和溶解过程有关,所以,钙离子可直接指示海洋碳酸钙通量(深层海洋碳通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碳酸钙沉淀或溶解又会改变总碱度和溶解无机碳,通过钙离子变化也能间接探讨海洋碳酸盐系统和海洋吸收CO2的能力。介绍了以碳酸钙溶解形成超额钙为主的海洋钙离子多种非保守行为及其控制过程,讨论这些过程对海水组成和海洋碳酸盐系统的影响,探讨未来海洋酸化条件下钙离子可能的变化及其潜在的效应,最后展望在南海开展钙离子精细行为的研究意义。   相似文献   
2.
刘志国 《探矿工程》2005,32(6):57-58
郑州市某千米地热井水温、水量及水质发生变化,,采用修补及酸化处理的工艺,处理后水温、水量及水质均达到了要求。介绍了处理技术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发废弃聚丙烯源的多孔碳材料。【方法】以等规聚丙烯(IPP)和无规聚丙烯(APP)的合金为起始原料,经过磺酸化和碳化反应制备聚烯烃合金基多孔碳,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DSC)、扫描电镜(SEM)对聚丙烯合金及其碳化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最后以罗丹明b为模型染料研究得到多孔碳的吸附特性。【结果】DSC研究发现,随着APP引入,IPP结晶度从约55%降至约32%。结晶度降低,有效促进磺酸化和交联。FTIR分析表明,磺酸化改性后,其分子骨架中不仅产生了特征的磺酸基团吸收信号,还产生了共轭碳碳双键的特征信号。研究还发现,当APP和IPP用量为1∶1时,其交联度可达约15%。SEM形貌观察发现,磺酸化改性样品均可实现成功碳化,且碳化后样品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当APP和IPP用量为1∶1时,碳化率最高可达约14.0%。【结论】本研究制备多孔碳的方法具有高度可行性,当IPP与APP比例为1∶1时所制备的聚烯烃合金基多孔碳材料,其磺酸化效果最好、交联度最高、碳化率最高且吸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择鹿回头近岸海域常见的板叶角蜂巢珊瑚(Favites complanata)和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为研究对象, 采用室内连续培养的方法, 探究两种不同造礁石珊瑚对酸化和溶解有机碳(DOC)加富的响应。结果表明: 酸化(pH 7.6)并不会影响两种珊瑚的钙化速率和生长速率; 但DOC加富(524.03±78.42μmol•L-1)使两种珊瑚的钙化速率分别降低67%和47%、生长速率降低59%和40%。当二者共同作用时, 两种珊瑚的钙化速率降低30%和11%、生长速率降低46%和59%, 大多没有DOC单独作用时强烈, 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两种珊瑚共生虫黄藻叶绿素荧光指数(Fv/Fm)均升高后降低, 板叶角蜂巢珊瑚Fv/Fm最先降低。实验表明, 这两种珊瑚虽然对海洋酸化的敏感度不高, 但是对有机物加富有不同的响应, 板叶角蜂巢珊瑚更为敏感, 可能导致这两种珊瑚在未来环境变化中有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5.
CH3I、CHCl3、C2HCl3和CH2Br2是挥发性卤代烃4种重要成分,对大气化学产生重要影响。于2018年10月在西太平洋进行船基现场培养实验,研究微量元素Fe (50 nmol/L)、酸化(pH=7.9)、酸化(pH=7.9)和微量元素Fe (50 nmol/L)耦合作用、微量元素Fe (50 nmol/L)和N/P (16∶1)耦合作用及沙尘(4 mg/L)对浮游植物释放CH3I、CHCl3、C2HCl3和CH2Br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H3I、C2HCl3和CH2Br2的释放均被不同程度抑制;CHCl3的释放除添加沙尘时表现抑制作用外,其他条件下均为促进作用;实验组培养周期内叶绿素a浓度较高,而营养盐浓度变化规律不明显。总的来说,酸化和微量元素Fe可能是影响浮游植物释放挥发性卤代烃的重要限制因素,沙尘对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综合运用地质、压裂及排采动态等资料研究了韩城区块部分煤层气井低产原因,认为储层物性差、断层影响含气量和含气饱和度、多层开采临近水层被压裂沟通、开发井网不完善、越流补给导致储层不能有效降压、局部构造煤发育使煤层压裂造缝难度大并且排采煤粉堵塞渗流通道是造成煤层气井低产的主要因素。通过技术攻关,形成了跨层压裂、封层堵水、酸化解堵、修井工艺优化、加大排采强度等针对性的老井挖潜技术。通过现场试验表明,系列挖潜技术在韩城区块现场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单井产气量,对该区块及其他类似地质条件区块的煤层气开发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地球工程对海洋酸化的影响对于评估地球工程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文中使用中等复杂程度的地球系统模式,模拟了典型CO2高排放情景RCP8.5下,实施太阳辐射管理地球工程对海洋表面的pH和文石(碳酸钙的一种亚稳形态)饱和度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海洋酸化影响的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在RCP8.5情景下,到2100年,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水平,全球海洋表面平均pH下降了0.43,文石饱和度下降了1.77。相对于RCP8.5情景,2100年地球工程情景下全球海洋表面平均pH增加了0.003,而文石饱和度降低了0.16。地球工程通过改变溶解无机碳、碱度、温度等环境因子影响海洋酸化。相对于RCP8.5情景,实施地球工程引起的溶解无机碳浓度的增加使pH和文石饱和度均减小,碱度的增加使pH和文石饱和度均增大,温度的降低使pH增大而使文石饱和度减小。总体而言,太阳辐射管理地球工程可以降低全球温度,但无法减缓海洋酸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福建滨海沙地木麻黄防护林Mo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和林下土壤pH的变化,发现因Mo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平衡引起的土壤微量元素Mo的耗竭和土壤的酸化是木麻黄林早衰和迹地更新生长不良的重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染对重庆地区雨水酸化影响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志来  肖辉  黄美元 《大气科学》1990,14(2):193-198
1987年9月,重庆地区观音桥、江津县城和四面山响水滩雨水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测点的雨水平均pH都远小于5.60,市区的污染已影响90km外的乡村。雨水酸度、雷达回波移动方向和雨水化学组分浓度分析说明,四面山雨水酸化的污染源为非局地性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测井信息评价预测砂岩储层压裂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