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552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103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用户对高精度电离层延迟产品的迫切需求,研究了基于局域参考站网络进行高精度电离层延迟的估计和内插方法,分析讨论了应用获取的电离层延迟进行单频单站数据处理的精度。结果表明,通过局域参考站观测可以实现优于7 cm的高精度电离层延迟服务。采用高精度的电离层延迟产品,单频单站用户2 h静态观测在N、E和U这3个方向的精度可分别达到3.5、5.5和8.6 cm。动态定位结果表明,受电离层延迟内插结果与解算模式影响,模糊度参数收敛速度较慢,但收敛之后,N、E和U这3个方向的均方根可分别达到3.1、5.2和7.0 cm。研究成果可为高精度电离层延迟的解算与产品服务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保障,并为单频单站用户在导航定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香港卫星定位参考站网GNSS观测数据,提取强热带风暴"塔拉斯"与热带风暴"洛克"影响期间各测站天顶方向对流层延迟,反演香港区域大气可降水量;根据香港区域49个天文台气象站提供的实测降雨量数据,分析大气可降水量与实际降雨量的相关性,以及两次台风对香港区域水汽时空分布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大气可降水量在台风影响前期均上升,在大量降雨后回落,但在连续台风的间歇期间,仍高于台风来临前的水平;水汽累积是大量降雨的前提条件,当水汽累积量相近时,水汽累积时长与累积降雨量呈正相关;台风期间大气可降水量值超过65 mm的区域面积与台风等级相关,台风路径对局部水汽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使用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PPP)估计和分析接收机DCB短时时变特征的方法。首先利用非差非组合PPP得到包含接收机DCB的重构电离层参数估值;然后通过IGS电离层GIMs格网模型内插剥离各历元站星斜向电离层距离延迟;最后通过最小二乘约束得到各历元接收机DCB解。由于格网本身精度(2~8 TECU)和插值精度限制,解算出来的接收机DCB并不能真实反映其短期时变特征。为此,提出利用站间单差或者历元间差分的方法还原其真实的变化态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正确估计接收机DCB,并能真实还原其短期时变特征,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GNSS地面测试环境中关于影响站址选择因素的考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卫星导航产品在投入正式运行之前需要在地面上对其进行测试和校准,因此需要在地面建立模拟天上GPS卫星星座的测试环境,并通过修建伪卫星发射塔来发射类GPS卫星信号。测试环境中关于伪卫星发射塔站址选择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硬件建设环节,它直接影响了系统的运行性能,本文通过对五个影响站址选择的因素进行论述,详细地说明了它们各自的影响特征,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KP-90N电子数字求积仪分划值变形系数的测定方法。从求积仪的脉冲变形,地形图的图纸变形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后导出了实用的分划值变形系数。并且指出了安置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太阳微波脉冲事件中原区加热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具有一定空间分辨率( ̄4')和高灵敏度(0.004sfu)特性的13.7m射电望远镜,在1.35cm(22GHz)波段上观测到的两个脉冲事件前的周期性脉动和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认为这种观测特征,可用源区局部区域的加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7.
The narrownes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eak energy of the vFv spectrum of gamma-ray bursts (GRBs) and the unification of GRB populations are great puzzles yet to be solved. We investigate the two puzzles based on the global spectral behaviors of different GRB populations, the long GRBs, the short GRBs, and the X-ray flashes (XRFs), in the HR - Ep plane (HR the spectral hardness ratio) with BATSE and HETE-2 observ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long GRBs and the XRFs observed by HETE-2 seem to follow the same sequence in the HR-Ep plane, with the XRFs at the low end of this sequence. We fit the sequence by a universal Band function, and find that this sequence is mainly defined by the low energy index α, and is insensitive to the high energy index,β. With fixed β=-5, a best fit is given by α=-1.00 with X^2min/dof=2.2. The long and short GRBs observed by BATSE follow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equences in the HR-Ep plane, with most of the short GRBs having a larger hardness ratio than the long GRBs at a given Ep. For the long GRBs a best-fit yields α=-0.30 and β=-2.05. For the short GRBs, a best fit gives α=-0.60 with x^2min=1.1 (withβfixed at-2.0 because it is numerically unstable). The α value for the short GRBs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for the long GRB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lobal spectral behaviors of the long GRB sample and the XRF sample are similar, while that of the short GRBs is different. The short GRBs seem to be a unique subclass of GRBs, and they are not the higher energy extension of the long GRBs.  相似文献   
8.
9.
文中给出了用蓝绿激光脉冲探测水下目标时的回波特性初步研究结果,所用的方法是对激光脉冲在海水中的传输作蒙特卡洛统计模拟.研究表明,位于目标上方空中的接收机收到的回波脉冲功率随着目标物水深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但随目标物反射的增加而增加.水体对激光的多次散射增强了回波脉冲功率,但也使脉冲明显变宽.  相似文献   
10.
激光诱导泥鳅受精卵融合技术获得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融合是细胞工程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对遗传性状的表达、细胞分化的研究以及在医疗、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60年代发展起来的病毒及化学融合方法,存在着病毒制备的不稳定以及化学药剂的毒性与操作困难等严重缺点。7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电融合方法,提高了融合率,但成活率却很低,有些样品甚至无一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