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贾新平  苏宝军 《地下水》2005,27(6):506-508
黄河三门峡库区大禹渡至稠桑河段2002年发生自然裁弯后,河道长度缩短9km,为防止该河段再次形成"Ω"形河湾,维持或扩大自然裁弯的效果,减缓潼关高程的抬升,拟尽快开展河道治理,实施裁弯工程.本文详细介绍了裁弯工程流路及治导线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与肯尼亚Gregory地堑的深部构造的对比分析,本研究了天水强震区深部发震环境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主要特征,探讨了深部热流体上涌在该地区深部发震环境形成演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前兆形成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暴雨袭湘     
向婧妮  CFP 《湖南地质》2014,(7):14-17
进入汛期以来,强降雨席卷湖南,由于短时降雨量极大,各地频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险情,大面积农田、房屋被洪水冲毁,交通和通讯一度出现中断。截至7月16日,强降雨造成湖南全省11个市(州)的172.2万人受灾,1330间房屋倒塌,28.3万人被紧急转移。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显示系统地时、空变化,其乃是祁连山构造演化的火山响应。随着祁连山构造演化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经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洋壳俯冲和弧后伸展,直至洋盆闭合、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火山作用也逐渐从裂谷和大陆溢流玄武质喷发,经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火山活动,转变为碰撞后裂谷式喷发。850~604 Ma的大陆裂谷和大陆溢流熔岩主要分布于祁连和柴达木陆块。从大约550 Ma至446 Ma,在北祁连和南祁连洋-沟-弧-盆系中广泛发育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型熔岩。与此同时,在祁连陆块中部,发育约522~442 Ma的陆内裂谷火山作用。早古生代洋盆于奥陶纪末(约446 Ma)闭合。随后,从约445 Ma至约428 Ma,于祁连陆块北缘发育碰撞后火山活动。此种时-空变异对形成祁连山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约束。该过程包括:(1)地幔柱或超级地幔柱上涌,导致Rodinia超大陆发生裂谷化、裂解、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俯冲,并伴随岛弧形成;(2)俯冲的大洋板片回转,致使弧后伸展,进而形成弧后盆地;(3)洋盆闭合、板片断离,继而发生软流圈上涌,诱发碰撞后火山活动。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420~400 Ma),先期俯冲的地壳物质折返,发生强烈的造山活动。400 Ma后,山体垮塌、岩石圈伸展,相应发生碰撞后花岗质侵入活动。  相似文献   
5.
中间层性质的判定与交点法求速度的误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水平三局介质为模型,着重研究初至折射波法中经常遇到的隐伏层和速度侧转层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反演解释精度的影响。文章列举的葛洲坝和深圳机场的应用研究实例,论证了利用测区的层速度和厚度进行理论计算,有助于定量判断用交点法求有效速度的可行性和反演解释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7.
天水地区莫霍面附近的高导层及壳幔过渡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长佑  武玉霞 《地震学报》1995,17(2):230-236
在天水及邻近地区大地电磁测深(MTS)和深人工地震测深(DSS)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天水地区深部结构轮廓,本区内莫霍面附近高导层的区域性分布成为其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一高导层与该区莫霍面附近剪切波低速槽相应,被推测为该区壳幔的过渡带.本文着重论述了莫霍面附近的高导-低剪切波速度层介质的性态特征及热力学环境,并从天水地区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深部结构特征出发,对其成因机理作了粗略解释.   相似文献   
8.
群测群防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地震灾害预防和短临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天水市成功地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着手,提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促进群测群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对于全国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天水地震区深部地温场的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天水地震区上地壳地温场。结果表明,影响该区浅部(层)地温场的主要因素是基底构造和断裂构造。祁连褶皱系为高热异常区,秦岭褶皱系为低热异常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为地温梯度带。认为该带历史地震的发生与热应力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