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郑州北郊地下水源地傍河取水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云平  黄彦林 《地下水》1997,19(3):110-111,115
郑州北郊水源地为大型傍河型地下水源地,随着地下水的开采,伴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降落漏斗的形成,将给水源地附近区域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对水源地投入运行后,可能对区域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几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世奎 《地图》1994,(2):41-43
区域自然保护地图编制的研究张世奎(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130021)一、编制目的与意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近代,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破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给人类生存和水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大城市地域国土规划具有明显的空间广延性,突破大城市地域的行政管辖范围去探讨其外部宏观区域环境结构特征对于制定大城市地域国土开发模式具有建设性意义。本文从武汉地域国土开发的空间广延性要求出发,结合武汉地域适中的复合区位优势,剖析了武汉地域宏观区域环境的多元化向心性空间层次分化特征,进而为制定武汉地域国土开发内外结合的圈层战略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阎如璲 《中国地质》1998,(10):25-28
近年来,原地矿部地质环境管理司对开展省(市、区)环境地质工作问题作了部署,这项工作无疑是非常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但对其目的要求和某些技术路线尚未取得统一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开展和预期效果,笔者拟  相似文献   
6.
7.
马玉泊  丁二峰 《地下水》2010,32(2):125-126
介绍了跨流域调水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以引黄济津、引黄济衡、引黄补淀为例,从气候气象、土壤底质、水文水质三方面对跨流域调水的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定性、定量讨论,提出在充分论证水资源的流域性时空分布不均的前提下,要综合考虑对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的影响,采取最科学、有效的调水方案,使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生态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正>内容介绍本书介绍了西起阿里地区札达县、葛尔县,东侧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北界为雅鲁藏布江大断裂,南至国界的广大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成果。从遥感信息源、图像处理、地质灾害分类、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路线;从气候环境特征、地形地貌环境特征、植被类型及盖度、土地利用特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区域环境特征;从断裂特征、地  相似文献   
9.
<正>过去30多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众多新城、新区迅速扩张,人们的生活形态、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迅速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建设成就,但同时在城市功能定位、生态环境、文化诉求、形态表达等方面也出现了各类问题。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存空间、如何审视区域环境、如何理性对待未来的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必须认真关注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江河源区12个气象台站1971-2008年间的逐月气温、风速和降水资料为基础,对该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江河源区气候持续变暖,年均气温的增温率为0.37℃/(10 a),1987年和1998年气温由低向高突变;年均风速显著降低,每10 a降幅为0.24 m/s,1981年和1992年风速由高向低突变,年均风速与年均气温间呈负相关关系;1980年代降水偏多,1970和1990年代偏少,21世纪以来降水量有所回升,增幅因区域而异;年陆面蒸发量整体显著增加.结合前人研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持续升温导致江河源区内冰川退缩、多年冻土退化;1980年代气候相对暖湿,水资源量较丰;气候暖干化、水资源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是该区在1990年代和21世纪最初几年的显著特征;2004年左右以来,江河源区气候转湿,水资源量增加,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