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9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2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冲星的射电辐射与其他天体物理辐射源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们有着极高的亮温度和高度的线或圆偏振。极高的亮温度意味着起作用的发射机制一定是相干的。至今尚无对这种辐射普遍接受的模型。本文讨论了关于脉冲星的射电辐射产生和传播研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The inner vacuum gap model has become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most theories on pulsar radio emission. The fundamental picture of this model is the sparking, which was conjectured to be induced by magnetic absorption of background gamma photons. However, a question is, can the sparking be triggered in the millisecond pulsars (MSPs) with magnetic fields (B) only about 108 G? We investigate this problem by including the pair production above the inner gap.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is dipolar, our results show the background gamma-ray emission can not be the key factor that triggers the sparking, at least not in MSPs with B - 108 G, if the temperature in the polar cap region is only so high as is observed (< 4 × 106 K). Some other mechanisms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首次发现了EXO 2030+375的回旋吸收线迹象.这是迄今唯一一个同时有用回旋吸收线直接测量的磁场数据和用吸积演化方法间接测量的中子星磁矩数据的X射线脉冲星.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有很大差别,本文提出了可能导致这种差别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此介绍我们基于ASCA 和ROSAT 等X 射线天文卫星,对3C397 、G327 .11 .1 、G21 .50 .9 和RXJ1713 .73946 等超新星遗迹的物理特性进行的分析,简要地讨论了3C397 的非平衡电离双热分量和双极泡结构以及G327 .11 .1 和G21 .50 .9 中隐匿脉冲星的性质,并提出RXJ1713 .73946 和AD393 客星之间可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看太阳东升西落,望星辰布列夜空,这是文明开启以来就出现的天文定向导航方法,其简便易行不言而喻。天体能够定位导航的常识启迪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极冠模型为基础,计算了脉冲星γ射线辐射光度,指出对不同的脉冲星必须考虑辐射立体角和可见辐射区对观测光度的影响.考虑了这些观测效应后,计算的光度和观测值基本符合.预言了一些可能的γ射线脉冲星,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毫秒脉冲星计时观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毫秒脉冲星时间测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的进展进行了阐述。根据近年来取得的观测研究结果,毫秒脉冲星计时测量误差~2×10-7秒,毫秒脉冲星自转周期稳定性足以和现代原子钟相媲美:其相对频率不稳定度达到1×10-14(1年≤γ≤5.2年),并可望更高。近年来,脉冲星计时观测系统的接收灵敏度获得很大改进,计时观测的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脉冲到达时间分析模型研究等都有长足发展。通过综合脉冲星时间算法得到的脉冲星时间尺度将比现代原子时具有更高的长期稳定度。叙述了脉冲星的物理特性及有关计时观测系统的技术成果,如观测频率和带宽的选择,消色散和接收系统灵敏度等问题。最后对毫秒脉冲星时间测量的误差源进行了讨论,并对脉冲星时间尺度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任红飞 《海洋测绘》2010,(Z1):51-56
介绍了脉冲星导航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相对论框架下的 TOA 方程及转换方程。 对 TOA 转换方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对 TOA 转换方程进行了简化。 分析了简化前 TOA 方程与简化后的各个 TOA 方程之间的差异,以及简化后各个方程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