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67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6,(4):48-48
美国宇航局和德国航天中心曾发射“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项目卫星。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科学家对该项目卫星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2002年4月到2005年8月之间,南极冰原每年融化大约152立方公里。这些融化的冰每年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0.4毫米。  相似文献   
2.
1981年8月,张福林成为美国宇航局第一位华裔职业宇航员。此后,他7次入太空,出色地完成了各种任务,呆在天上的时间超过了1300小时。太空给予他丰厚的回服:7次获得美国宇航局太空飞行奖章,两获美国宇航局名服务奖章,三获美国宇航局特别服务奖章,1986年,他从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过了自由奖章。不久前,美国的《发现》杂志又授予他行业里声望很高的空间科技创新奖。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11,(10):8-8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向美国宇航局发出警告,称地球轨道上太空垃圾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危险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月球和行星研究所、美国宇航局约翰逊空间中心主办的“第38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于2007年3月12~16日在美国休斯敦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英国、芬兰、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国家的近30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录论文约1500篇,会议交流论文约1400篇,其中500余篇进行了口头报告。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5日,美国宇航局新一代木星探测器——“朱诺”(Juno)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升空。至今已有多个空间探测器飞向或接近了木星及其卫星.其中包括先驱者10号、11号、旅行者1号、2号、“伽利略”、“尤利西斯”和“新视野”空间探测器,其中只有“伽利略”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木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航天初览 加拿大航天科学的起步很早,二战结束不久就有了进入外太空的打算。1960年6月22日,美国发射的导航卫星上就装有加拿大的科学设备。而在此之前的1958年,恰逢联合国的地球物理年(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那个时候美国宇航局NASA才刚刚成立不久,一些加拿大科学家就尝试申请使用美国的运载火箭,发射自己的地球物理卫星。庆幸的是,NASA批准了这个来自异国的提案。  相似文献   
7.
宇宙信息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10,(10):16-19
双星系统也许不适宜生命形成 根据美国宇航局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紧密的双星系统也许并不是生命形成的最佳场所。“斯皮策”在三个密近绕转的双星系统周围发现了惊人的大量尘埃,天文学家认为它们可能是行星间剧烈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点彗台     
2010年6月下旬至2010年7月上旬仅发现并命名了3颗彗星。 6月23日,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A.Maintzer报告美国广角红外巡天探测卫星(WISE)于2010年6月15日发现一颗新彗星,  相似文献   
9.
郭霞 《天文爱好者》2010,(12):82-85
为了再次激发年轻一代对科学的兴趣,美国于2010年10月10日至10月24日举办了首届科学技术节,此次科技节在全美范围内掀起一股科学热。全美各地还有50多个地方举办与之相关的科技节、专题展览、讲座等,科技节吸引了超过一百万人参加。科技节最后两天,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大草坪举办了大型博览会,将这次活动推向高潮。而作为美国先进科技代表之一的美国宇航局(NASA),更成为这个博览会的最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10.
宇宙信息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10,(11):20-23
WISE升温但继续工作 在完成了主要任务对红外天空进行了巡天观测之后,美国宇航局的大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耗尽了其所有的制冷剂。虽然WISE已经升温,但美国宇航局决定继续这一任务。现在WISE的观测目标将集中在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彗星和行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