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篇
天文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许家窑泥河湾沉积物的岩石磁学性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许家窑泥河湾河湖相沉积物开展的一系列岩石磁学实验结果显示: 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为主要的载磁矿物; 低温磁化率和低温剩磁测量是查明磁铁矿、磁赤铁矿化及超顺磁颗粒存在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尽管在局部深度上部分磁铁矿可能经历了低温氧化, 但SD/MD磁铁矿颗粒的大量存在仍是沉积物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SD/MD磁铁矿和赤铁矿为碎屑成因, 由二者为主要磁性载体的特征剩磁(ChRM)反映了沉积物形成时的原始磁场, 而磁赤铁矿则可能代表了叠加于原生剩磁上后生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依据位于塔北雅克拉油气田内的沙田井、沙七井、沙十五井及位于油水边界的沙六井岩屑与岩心的磁学(包括磁化率、磁滞回线及热磁分析)与矿物学(包括重矿物、电子探针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综合分析测试结果,获得了已知油气井内生、储、盖层与地表第四纪土壤中与烃运移相关的蚀变矿化作用(即烟筒效应)的物质证据.本区位于油气藏上方的蚀变矿化作用以磁铁矿化与菱铁矿化作用为主;而位于油水边界处的沙六井则以磁铁矿化与黄铁矿化为主.随着地层深度的减小,虽然“烟筒效应”的强度明显减北,但在地表仍可检测到明显的磁学与矿物学异常.综合磁学与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岩屑中发现的球粒状磁铁矿是“烟筒效应”的产物,它是与烃运移相关的次生低温磁性矿物重要的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4.
提供了扬子克拉通太古代基底崆岭群20件代表性岩石样品的密度与磁性参数的测量结果.结果表明,变碎屑岩与TTG(英云闪长-奥长花岗-花岗间长质)片麻岩(13个样品)的磁化率与饱和剩磁普遍大于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前者的磁化率与饱和剩磁平均值分别为1213×10-6SI与19.94A/m,而后者的则为802×10-6SI与10.77A/m.变碎屑岩与TTG片麻岩呈明显的亚铁磁性状态;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则以顺磁性或顺磁性与亚铁磁性混合状态分布为主.热磁分析结果表明,变碎屑岩与TTG片麻岩的剩磁载体以磁铁矿与磁赤铁矿为主;斜长角门岩和辉长岩则明显含有磁黄铁矿与次要的磁铁矿.变碎屑岩与TTG片麻岩的磁性具有很强的非均一性.推断崆岭群中的变碎屑岩为麻粒岩相变质级,视深度相当于大陆下地壳;而斜长角闪岩的变质级明显低于变碎屑岩,可能为角门岩相,视深度相当于中地壳.变碎屑岩与TTG片麻岩磁性的强非均一性可能与该区后期广泛发生的混合岩化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江汉盆地马王庙油田自生磁铁矿与烃运移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庆生  徐文凯 《地球学报》1996,17(Z1):84-90
研究表明,已知油井M36井Ⅱ油组的含油层(位于Ⅱ油组的中—下部)中有明显呈规律分布的强磁性层。以平均值为例,含油岩层屑的饱和磁化强度Js=352.58A/m,饱和剩磁Jc=60.43A/m;而干层的Js=147.34A/m,Jr=22.09A/m。磁滞回线特征表明,含油层岩屑中以偏软的磁性矿物为主(平均矫顽力Hc=33.5mT,饱和磁场Hs=0.25T),而干层岩屑中主要为磁性偏碱的磁性矿物(Hc=44.2mT,H8=0.4T)。重矿物分析结果显示,干井M46井Ⅱ油组岩屑中含沙射影有较多的碎屑磁铁矿。磁学与矿物学参量的对应分析表明,含油层强磁性岩层的载体为自生成因的磁铁矿,而菱铁矿与黄铁矿为非磁性矿物,对Ⅱ油组岩层的磁性没有影响。由此,我们提出M36井含油层中的自生磁铁矿可能是原油的生物降解作用、碎屑矿物中高价铁的被置换及后期菱铁矿的氧化作用等多种不同时空条件下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一种分离富集中国黄土中微米级磁性物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微米级磁性矿物在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含量不足1%,为了满足多种测试的需要,要尽可能地富集磁性矿物。介绍一种富集方法,即程序地采用浸泡—搅拌(转速为5900r/min)—湿法磁选(磁场梯度范围为0.8—2.5T)—重液分选(d≥2.5)—干法磁选(激磁电流在1—2A之间)的方法,从西峰和段家坡第五层古土壤(分别简称为XS和DS)的上浮物和沉砂中富集出6个不同磁性的矿物组分。经磁化率(MS—2)、磁滞回线(MICROMag2900)测定、高倍显微镜(MPV—3)及扫描电镜(S—3500N)观测,矿物的分散度与磁性分选良好,精选的强磁性组分(XS—4J和DS—4J)中磁性矿物含量约占该组分的30%,富集的磁性矿物种类多,包括含铁粘土、碎屑状磁性矿物和自生磁性矿物,磁选出的矿物代表性强并能满足多项分析测试的需要。湿法磁选(程序3)是流程中操作最复杂的一步,根据XS样的实测结果,这一步磁选的回收率为87.2%。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考古标本中所含矿物的磁学性质与古代地球磁场强度测定数据可靠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岩石磁学实验,包括高温、低温磁化率测定、居里温度测定、磁滞回线各参数的测定等.结果表明,文中所用各类标本(陶片、砖、烧土等)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采用这些标本用Thellier方法进行逐步热退磁实验所测定的古强度数据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8.
牛广智  陶威  梁文天  李阳  冉亚洲 《地质通报》2016,35(9):1522-1528
胭脂坝岩体是秦岭造山带内具典型代表性意义的晚三叠世花岗岩,已有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该岩体的侵位机制有不同认识。对岩体的岩石磁学进行分析,结合其岩相学特征,探讨了用磁组构约束岩体内部组构这一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胭脂坝岩体样品的平均磁化率Km值和校正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值总体较低,与顺磁性花岗岩类一致。磁滞回线分析表明,绝大部分样品的磁化率来自顺磁性矿物的贡献,少部分高磁化率样品含有铁磁性矿物的贡献,但其浓度极低。高磁化率值样品的等温剩磁曲线获得和反向退磁曲线及χ-T曲线分析表明,铁磁性矿物为磁铁矿,且为多畴颗粒。结合岩相学特征,认为胭脂坝岩体低场磁组构反映了顺磁性的云母类矿物的组构特征,磁组构特征真实地记录了样品的内部组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讨论数据曲线间断区域的性质,给出间断区域的自适应连接方程形式及其参数确定方法,随后给出计算实例.其中对于缓变数据曲线阶跃间断区域,可自动计算生成连接方程形式.文中基于自适应连接方程探讨分析了磁性材料磁滞回线方程、平滑平均能量方程(诸如负绝对温度区域平均能量方程)、稳定核素比结合能方程、势能函数方程(诸如双原子分子势...  相似文献   
10.
敖红  刘彩彩  邓成龙 《第四纪研究》2007,27(6):1072-1080
对华北泥河湾盆地大长梁剖面更新世河湖相沉积序列进行的多参数岩石磁学研究表明磁铁矿和赤铁矿是大长梁剖面最主要的磁性矿物.磁铁矿的粒度主要为准单畴和多畴,主要来自盆地周围侵蚀的碎屑矿物;赤铁矿主要为风成成因,来源于中国西北部的黄土高原或沙漠地区的化学风化作用产物;某些沉积层中还含有主要由碎屑成因的粗颗粒磁铁矿经低温氧化形成的磁赤铁矿,该过程可能与泥河湾古湖的氧化环境演化密切相关.大长梁剖面的磁滞回线大多具有细腰特征,细腰的明显程度主要由样品中磁铁矿和赤铁矿的相对贡献控制.因此,细腰磁滞回线可以用来衡量泥河湾河湖相沉积物中赤铁矿的相对含量,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亚洲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化学风化作用的强弱以及相对温湿或冷干的气候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