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1篇
  免费   1065篇
  国内免费   1414篇
测绘学   1565篇
大气科学   1891篇
地球物理   1081篇
地质学   2750篇
海洋学   775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502篇
自然地理   45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层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2014年4月气象观测资料和7个环境监测站[WTBX]AQI[WTBZ]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特征,探讨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与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混合层厚度夏季郊区高、城区低,冬季从南郊—城区—北郊随地势降低依次降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在1 559~1 772 m和526~1 156 m之间。地面至2 km以上每500 m高度间隔统计混合层厚度,500~1 000 m出现频率最多;月变化为6~9月基本在500 m以上,且每个高度区间其概率均超过10%,10月~次年2月1 500 m以上区间概率明显减小;日变化为中午13:00~16:00达到最高值,下午和傍晚迅速下降。白天较大的感热输送提供充足的热力条件,这也体现出白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夜间则以稳定层结为主。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夏季郊区和城区不稳定(A~C类)所占比例差不多,冬季北郊稳定(E、F类)所占比较最大、城区最弱。[WTBX]AQI指数冬季最大,从南郊—城区—北郊依次增大,这与采暖期污染物多、南郊比北郊地势高有利于扩散输送有关。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厚度空间分布与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地形等密切相关,对AQI[WTBZ]指数分布有重要影响,这对近地层大气污染状况预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钻孔资料表明,平原地区及其海域沉积物中普遍有硬质粘土层的存在。硬质粘土层在工程地质、地理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高层建筑的持力层,而且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事件、古气候演变的良好载体。该文阐述了硬质粘土层的一般特征、成因以及在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年代学、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硬质粘土层在年代、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方向,认为黄河三角洲硬质粘土层研究较少,需要开展大范围的、系统深入的、多学科的宏观和微观综合分析,挖掘硬质粘土层蕴含的古环境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波  崔蓓  丁鑫 《测绘通报》2020,(12):75-78
自然资源部制定的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中,要求构建“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应用体系,实现“服务事项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和共享开放能力全面提高”。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作为政务服务应用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也是落实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的重要支撑,如何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发挥系统作用,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自然资源业务管理需求后,提出了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及数据融合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传统农田土地平整测量方法耗时费力的特点,提出采用LiDAR技术对农田地形进行重建的探索性研究。通过HDL-32E型激光雷达等搭建了系统的硬件平台,应用C++语言编写了系统数据的采集程序;在此基础上对激光雷达所采集数据进行了标定,研究了农田地形重建系统中不同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同时基于最小值去噪法设计了更适用于农田地形点云去噪的均值限差去噪法。通过对比在农田起伏较大区域不同坡度范围内RTK与激光雷达所测单元个数,对系统精度进行了评价;最后实现了车载农田地形重建系统的界面显示、应用与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在10°~15°、25°~30°大坡度范围内激光雷达所获农田地形更为丰富,精度更高。该方法重建的农田地形模型点云数据和原始农田地形点云数据投影面积逼近度可达93%,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应用于农田地形环境重建的可行性,同时为今后的土地精细平整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5.
青藏块体东北缘断层形变与中强地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祁连山-海原断裂带近期断层形变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多场地,大范围的断层活动异常是中等强度地震发生的显著背景,并且往往与大陆地震活动的阶段性总体状况相呼应;区域形变存在明显的特征量,包括特征形态和特征时间,同一场地在不同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具有重复性,但会受到背景差异显著的不同地震的影响,目前形变状况表明研究区仍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壳运动背景。  相似文献   
6.
信息融合技术中,在各局部传感器的有色观测噪声为一阶AR模型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观测扩增方法消除有色噪声的影响,得到最优加权观测融合方程,从而实现状态的最优滤波解。对于有色观测噪声为MA或ARMA模型的情况,观测扩增方法不再适用。提出了基于有色观测噪声随机模型级数展开的方法,求解出各局部传感器有色观测噪声的方差,并利用该方差对加权观测融合滤波器进行了构造。通过计算实例证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观测噪声为AR模型,同时适用于噪声MA或ARMA模型。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管理方法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形成的等级组织结构形式,它有很大的局限性;电子商务企业的组织结构是适应网络社会而形成扁平化、双向多对多、以信息为基础的新型组织结构形式。电子商务企业以其组织结构扁平化和中空化,决策分散化,运作虚拟化,灵活高效为特点,它将成为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阶段变革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广西森林旅游资源多达 816 .7万hm2 ,景点 2 80个 ,内容丰富 ,前景广阔 ,加强广西森林旅游资源特色的开发 ,有利于促进广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提高及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Based on the Intensive Field Campaign(IFC-1)data of Boreal Ecosystem-Atmosphere Study(BOREAS).a three-dimensional meso-β scale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effect of boreal forests onthe lower atmosphere.A fine horizontal resolution of 2 km×2 km is used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vegetative heterogeneity in the boreal region.A total of 20×25 grid points cover the entire sub-modeling area in BOREAS' South Study Area(SSA).The ecosystem types and their coverage ineach grid square are extracted from the North American Land Cover Characteristics Data Base(NALCCD)generated by the U.S.Geographical Survey(USGS)and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UNL).The topography of the study area is taken from the Digital Elevation Map(DEM)of USGS.The model outputs include the components of the energy balance budget within the canopyand at the ground.the turbulence parameters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nd the wind.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profiles extending up to a height of 1500 m.In addition to the fine timeand spatial step,the unique feature of the present model is the incorporation of both dynamic andbiological effects of the Boreal forest into the mode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The model resultscompare favorably with BOREAS' IFC-1 data in 1994 when the forest was in the luxuriant growingperiod.  相似文献   
10.
流褶层与韧变带是地壳拉伸变形,顺层固态流变作用下的产物。流褶层是以原始层理为变形面或再经递进变形的褶皱变形岩层或岩石共生组合层位。韧变带具明显的层控性,受岩石成分和应变程度控制,不同环境和不同成分岩石的韧变带具有相异的组合型式和变形机制,井具有一定的递变规律。流褶层和韧变带可分属不同层位,但流褶层可实现向韧变带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