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执行S-57标准的若干问题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57作为一种国际标准,在各个国家的应用上根据实际情况有其局限性,ENC作为该标准的执行者,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要减少这种限制,就需要了解并分析ENC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部分问题,以便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在一定时期内既要生产传统纸质海图保证传统导航,又要生产电子海图满足电子导航的需求,构建了一个能够包容S-57电子海图和传统海图信息全集的一体化海图数据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了两种数据到一体化数据模型的转换机制,并应用此模型开发原型系统,实现了二者之间的一体化组织和切换显示,为探索传统海图和电子海图的数据融合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1 IntroductionKnowledge of suspended partic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is the key element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the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es ( Wang et al.,2004), primary production (Ning et al., 2004),water quality controlling and pollution predictio…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数字海图(简称CDC)和国际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S-57)结构特点,特别是两种数据结构中物标和属性的定义及相互关系;研究CDC要素或属性拆解细分,整合为S-57物标或属性技术并提出对照方法;探索数字海图从CDC格式向S-57转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徐忠峰  钱永甫 《高原气象》2005,24(4):570-576
利用1954-1998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同期我国160个测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热带地区100hPa东风与华北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春季到夏季,东风强度与华北夏季降水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2)弱东风年夏季,印度洋及印度次大陆表面温度均为正异常,然而赤道印度洋地区的正异常明显强于其南北两侧。海温异常的这一分布特征,一方面使得100hPa东风减弱;另一方面使得南亚地区海陆热力对比减弱,导致南亚夏季风偏弱,进而造成由该季风区向华北地区的水汽输送减少,华北地区干旱。  相似文献   
6.
随着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航摄影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目前应用较广泛的ADS80、ADS100相机在硬件组成、技术参数、利用像素工厂制作数字正射影像的区别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并探讨总结了生产正射影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生产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近百年长江中游旱涝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史料和器测雨量记录重建的近百年长江中游区域平均逐年旱涝等级指数序列研究了旱涝变化特征,发现:(1)20世纪前涝后旱,(2)22年、5-6年和2-3年的准周期振动,(3)6个交替出现的旱涝阶段。  相似文献   
9.
建立地震发射台的建议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前地球上有成千上万个地震台,但它们都是接收地震波的地震台。建议建立一种新型的地震台,这种地震台用人工的方法不断地向外发射地震波,照亮需要研究地区的地下结构,研究特定的科学问题。建立地震发射台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合适的人工震源,近年来出现的绿色环保震源,以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立照亮10万km2(深至Moho面)地区地下结构的地震发射台已经完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高峰100号矿体硫、铅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 0号矿体的成矿物理化学环境为 :成矿温度 30 0± 30℃ ;成矿压力为 84.2× 10 5Pa ;LogfO2 =- 30 .4~- 35 .6 ,LogfCO2 =- 2 .5 5~ +0 .36 ,LogfS2 =- 8.3~ - 11.0 ,pH =4.2~ 4.9。同位素的分析结果 :硫化物的硫同位素为 6 4‰~ 12 .3‰ ,δ3 4 SΣS 值为 6 6~ 13 8;2 0 6Pb 2 0 4Pb值为 17 4 91~ 18 96 0 ,2 0 7Pb 2 0 4Pb值为 15 5 39~15 940 ,2 0 8Pb 2 0 4Pb值为 37 95 7~ 39 4 90。表明 10 0号矿体的硫源是混合硫 ,铅源是两种异常铅混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