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一明  张戈  贾赛君 《江苏地质》2019,43(4):632-638
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辽宁盘锦荣兴港MT19钻孔6个样品进行分析,运用福克-沃德(Folk-Ward)图解法计算相关粒度参数并绘制输出粒度频率特征曲线。结果表明:盘锦荣兴港沉积物中黏土(d<0.004 0 mm)的体积分数最小,平均值为8.49%;粉砂(0.004 0~0.063 mm)的体积分数较大,平均值为38.39%;砂(0.063~2.00 mm)的体积分数变化较大,平均值为53.13%。Shepard沉积物三角形分类图解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类型多属于粉砂质黏土和黏土质粉砂;粒度频率曲线显示,除MT19-2-2号样品为主次三峰型外,其余均为主次双峰型,说明该区域在海进-海退过程中的某些时段沉积环境相似,出现了沉积物粒径组合及大小相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以盘锦港荣兴港区海底表层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位置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特征进行对比,探讨该区的沉积环境。利用贝克曼库尔特激光粒度仪对其粒度进行了检测,并计算了粒度参数,结果表明:本区7个沉积物样品以粉砂、砂为主,样品平均粒径值介于3.19~5.46Φ。分选性为较差-很差。样品偏度表现为正态-极正偏。峰度的等级为平坦-尖锐。借助Weibull函数计算出了样品2个组分的众数值和百分含量,粒度像图显示样品的初始水动能普遍较大,只是平均水动能存在差异。说明:沉积区的物源距离较近,物质来源比较稳定,以陆源沉积为主,沉积主要受辽河和大辽河控制;在河流沉积作用为主的大背景下,研究区东北部的沉积环境受潮流的影响比较大,中西部则受剥蚀作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王岩  杜军  田广明 《吉林地质》2009,28(3):67-70
本文针对盘锦城区砂土液化不良地质作用,采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法结合前人在此所作的地质调查资料和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相关规定,对盘锦城区的砂土液化进行相应的等级分区,对于盘锦市今后的工程建设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冠层内辐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冠层内不同层次的微气象要素与生物学特性观测,探讨芦苇群落冠层内总辐射分布与叶面积指数(LAI)的关系。结果表明:芦苇群落内太阳辐射的垂直分布在生长前期(5月)和后期(9月)呈S型曲线,生长盛期(6月和7月)呈指数曲线变化。冠层内不同层次的太阳辐射透射率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减少,消光系数(k)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萌芽期到成熟期逐渐减小趋势(最小值k=0.436)。  相似文献   
5.
1957~2004年盘锦芦苇湿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7~2004年盘锦湿地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的日照、温度、降水和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照时数的月变化呈双峰曲线,5月和9月表现为日照高峰,7月为日照低谷;近48 a盘锦湿地的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最明显,其次为春季,夏季增温最弱,年平均极端最低温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近48 a的年平均风速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月平均风速变化趋势呈双峰曲线。  相似文献   
6.
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介绍了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建立的背景、研究定位与研究方向,主要观测场及观测仪器设备,已有基础数据积累和科研任务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盘锦站应在建设目标、人才队伍建设及规范管理方面的重点工作,为将研究站建设成为生态气象监测示范与技术支持基地、研制生态气象业务评估方法与模型的平台、生态气象业务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作为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研究的孵化器,最终成为生态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试验和研究平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岸带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研究的不足,该文以盘锦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借鉴物理学耦合度理论,建立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动态耦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分析2003-2013年二者间耦合过程与演进趋势。结果表明,盘锦海岸带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协调类型由不协调发展过渡为协调发展,由开发强度受阻转变成生态环境滞后,符合盘锦实际情况。该研究方法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海岸带开发与生态环境动态耦合关系,对深入开展海岸带地理国情监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光  卜坤 《测绘通报》2020,(11):19-22
为了实现大范围湿地动态监测,本文以辽河入海口附近的盘锦湿地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2-L1C和AW3D30 DSM数据,在随机森林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地形数字特征和多边形形状特征对研究区进行湿地信息提取。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对该分类方法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在较少的人工干预下提取湿地覆盖范围。提取结果精度较高,制图精度和总体精度分别为91.04%和82.65%,Kappa系数为0.599 7,说明本文所采用的计算机分类方法与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确定了国家重要滨海湿地的认定标准、范围划定原则、命名规则、申报与评定程序,初步建立了适用于我国重要滨海湿地选划的方法体系。以盘锦滨海湿地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从滨海湿地水鸟角度考虑,在盘锦境内共选划出辽宁盘锦南小河国家重要滨海湿地和辽宁盘锦鸳鸯沟国家重要滨海湿地。在天然滨海湿地持续减少和退化的背景下,文章建立的方法体系将为我国滨海湿地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盘锦市湿地信息提取与动态变化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盘锦市湿地动态变化信息相对匮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决策树模型进行湿地信息提取,运用景观生态学及转移矩阵模型进行湿地变化分析的湿地动态变化监测方法。在决策树分类技术支持下,实现光谱特征、环境特征和空间特征等多特征融合,完成研究区三期湿地信息提取。通过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实验提取结果满足湿地动态变化监测需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从空间格局、景观格局及空间演变特征上,对盘锦市湿地变化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可供盘锦市湿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