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鳗肌肉及鱼头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鳗肌肉和头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海鳗肌肉和头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6%和15.2%,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色氨酸(Trp)、氨基酸价分别为92和80;必需氨基酸分别各占氨基酸总量的45.5%和36.3%,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丙氨酸(Ala)和甘氨酸(Gly)等呈味氨基酸在肌肉和头中的含量基本持平,两者均含有丰富的钙、磷等无机元素。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析结果看,肌肉的营养价值比头高。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 观察了正常和饥饿5d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的食道侧囊及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正常银鲳幼鱼侧囊内壁具有许多平均高度为800?m的乳突, 上有次级突起。乳突黏膜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 上皮细胞表面有指纹状的微嵴, 有缓解上皮细胞的机械损伤作用; 银鲳肝脏具肝血窦、胆小管、狄氏窦等结构, 肝细胞排列较紧密, 内含丰富的细胞器和脂滴, 核仁大而明显, 线粒体数目多, 多分布在细胞核、内质网和狄氏窦周围。饥饿后, 侧囊乳突变低矮, 平均高度700?m, 乳突上黏膜变薄, 逐渐退缩, 次级突起顶端露出了尖刺状的角质刺; 肝细胞体积缩小, 核变小, 细胞器数目减少, 线粒体水肿, 粗面内质网数量显著降低, 脂滴数量降低, 这是银鲳幼鱼对饥饿的生理性防御。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EPMA)对黄海南部野生银鲳和鮸鱼的耳石进行了锶和钙沉积特征的初步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鱼类耳石的Sr/Ca之间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银鲳耳石Sr/Ca比,在耳石核心及相邻处为低值区(5.86±0.92);3段Sr/Ca高值区分别为近核心部(7.88±1.28)、第1龄处(9.44±1.82)及耳石边缘(7.91±1.38);揭示银鲳孵化和早期发育应需要盐度适中的生境,当龄鱼在后期的生长中需洄游经过两段高盐生境(其中之一在第1龄时)。鮸鱼耳石Sr/Ca比波动表现为耳石核心处(7.72±0.97)高于其余部分,反映了鮸鱼孵化及初期发育阶段可能生活在高盐度生境,而当龄鱼随后阶段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则会洄游至盐度有所降低的生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4.
Pampus minor i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fish. Due to the similarity of extern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genus Pampus species, P. minor has often been identified as the juvenile group of both P. cinereus and P. argenteus. While little genetic background on this species is known,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control region sequences and provided the first evaluation of the genetic signature of 264 individuals of P. minor from 11 populations along the coasts of China and Malaysia. The results indicate high genetic haplotype diversity and low nucleotide diversity in this species. Additionally, two differentiated haplotype lineag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P.minor populations. However, phylogenetic stru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s were unable to be established.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identified a vast majority of the genetic variation occurring within populations. F-statistic test value(FST) of pairwise indicated that great differences existed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Malaysian P. minor populations. For the Chinese populations, the genetic differences were insignificant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Xiamen population, which is a marginal population.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a population expansion of P. minor occurred. These expanded populations originated from the glacial refugiu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n rapidly occupied and adapted to their new habit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genetic information for ensuring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 minor resources.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东海区鲳鱼近年群体组成变化及银鲳生物学特性变化来分析目前鲳鱼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一方面,虽然近年鲳鱼产量大幅增加,但其平均体重、优势叉长组成及年龄组成均出现明显下降,资源状况日益恶化;另一方面,1龄鱼已占渔获的93.68%,目前捕捞现行点开捕年龄tc=1和捕捞死亡系数F=2.51,单位补充量繁殖力相对百分比P<1.9%,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w/R)为70g/尾,均显示已处于严重的生物学型捕捞过度.建议渔业管理部门大力削减作业渔船约50%,严格控制捕捞强度,逐步推迟开捕年龄至3龄以上,使鲳鱼资源真正能够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银鲳(Pampus argenteus)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水产养殖重要品种, 近年来因过度捕捞其野生种群数量日渐减少。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 PDD)是多种水产动物发病的主要病原菌, 也是银鲳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原微生物, 会引起造成银鲳大规模死亡的出血病,但目前尚不清楚美人鱼发光杆菌感染后对银鲳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通过注射使银鲳感染PDD, 在24 h和72 h分别采集健康及患病银鲳的中肠和后肠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 并结合Illumina Nova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和数据分析, 研究PDD感染后不同时间银鲳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PDD感染后在银鲳肠道内大量增殖并占据优势, 引起银鲳体内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变化。PDD的侵入及在银鲳肠道中的增殖并占据优势, 导致银鲳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紊乱。PDD的过度生长与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失调密切相关, 显示了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平衡的重要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探究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及相互关系, 为银鲳养殖业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 c 氧化酶Ⅰ亚基(COI)部分序列研究了南海区鲳属鱼类(Pampus)银鲳(P. ar-genteus)、珍鲳(P. minor)和中国鲳(P. chinensis)的系统进化与种群遗传结构.通过 PCR 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43 bp 的 COI 基因片段,其 A、T、G、C 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33.6%、18.9%和22.1%, A+T 含量高于 G+C 含量.64条序列共定义了20种单倍型,包含152个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148个,单变异位点4个,产生169个点突变.结果表明,银鲳与中国鲳的遗传差异最小,银鲳与珍鲳的其次,而珍鲳与中国鲳的遗传差异最大,3种鲳属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均呈现较低的水平,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的进一步丧失.本研究结果为鲳属鱼类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 观察了正常和饥饿5d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的食道侧囊及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正常银鲳幼鱼侧囊内壁具有许多平均高度为800?m的乳突, 上有次级突起。乳突黏膜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 上皮细胞表面有指纹状的微嵴, 有缓解上皮细胞的机械损伤作用; 银鲳肝脏具肝血窦、胆小管、狄氏窦等结构, 肝细胞排列较紧密, 内含丰富的细胞器和脂滴, 核仁大而明显, 线粒体数目多, 多分布在细胞核、内质网和狄氏窦周围。饥饿后, 侧囊乳突变低矮, 平均高度700?m, 乳突上黏膜变薄, 逐渐退缩, 次级突起顶端露出了尖刺状的角质刺; 肝细胞体积缩小, 核变小, 细胞器数目减少, 线粒体水肿, 粗面内质网数量显著降低, 脂滴数量降低, 这是银鲳幼鱼对饥饿的生理性防御。  相似文献   
9.
中国鲳属鱼类同工酶谱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刘静  尤锋  李春生 《海洋科学》1999,23(5):31-35
对中国近海鲳属在的肌浆蛋白酶,酯酶,乳酸脱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化特征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鲳属鱼类Pm,EST和SOD具有明显的种的特异性,而LDH则无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杨阳  宁超  王亚军 《海洋与湖沼》2023,54(2):550-558
胰岛素(Insulin, Ins)作为动物体内最保守的小分子蛋白,是调控血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重要激素,同时也对卵生动物的卵黄合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鱼类中研究相对较少。为探讨银鲳胰岛素对卵黄合成的影响,从转录组数据中获得了银鲳3个胰岛素insulin(ins)、insulin-like(ins-like)和insulin-2(ins-2)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银鲳3个胰岛素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胰岛素基因的典型特征,包含NH-2端分泌的信号肽和由B链、C链和A链组成的IIGF。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哺乳类ins单独为一簇,鱼类ins和ins-2成一簇及鱼类ins-like单独成一簇。组织表达特征分析表明,银鲳胰岛素家族3个基因ins、ins-2和ins-like在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但是不同组织的3个基因表达水平不相同。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银鲳肝脏和卵巢组织中3个胰岛素基因和3个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 vtg)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银鲳ins和vtg基因在肝脏和卵巢中的表达趋势一致,从Ⅱ期至Ⅳ期肝脏和卵巢中逐渐升高,并在Ⅳ期达到最高值,从Ⅳ期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