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过去几十年,中国近海有害藻华的发生频率、规模和面积不断增大, 对我国水产养殖业、渔业和近岸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损失和威胁。 在引起有害藻华的众多原因中,藻华甲藻的特殊生活史策略,尤其是形成休眠孢囊,提供了一种关键的机理,因为孢囊的形成过程常伴随着基因重组从而增加了藻华藻的生态适应性;孢囊厚的囊壁增加了其对不利环境条件的耐受性;厚的囊壁使其免于病原体感染和捕食攻击;孢囊的适时萌发为藻华提供了“种源”;孢囊可通过自然或人为原因如船舶压舱水传播从而扩大了其地理分布。我们综述并讨论了甲藻生活史和孢囊研究的如下几个重要方面:1)甲藻生活史的复杂性和有关甲藻孢囊概念及归类的争议;2)沉积物中孢囊“作图(cyst mapping)”在藻华模型和预测(报)中的重要性以及孢囊分布/丰度与藻华规模耦合关系的复杂性和条件依赖性;3)孢囊形成和萌发的若干影响因子及其复杂性和可变性;和4)最近些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各种组学手段在甲藻生活史和孢囊研究中的部分应用,特别是植物激素在孢囊形成、萌发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在简要评述了国际、国内有关研究历史中的路标性成果后,最后强调了四个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