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291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675篇
海洋学   489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3篇
  1940年   4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2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近10年来椒江口两岸主要的围填海工程进行了统计,利用基于围填海强度等级控制理念的围填海潜力评估方法,对椒江口海域的围填海强度及围填海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对其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椒江口海域虽然仍有一定的围填海潜力,但围填海压力较大,椒江口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对海岸带地形地貌、海域水文动力环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海洋水环境质量、海洋生物资源等均存在负面影响,为此提出了强化围填海管控、重视海岸带整治修复等建议,以期为椒江口的围填海管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叶翔  李靖  王爱军 《海洋学报》2018,40(7):79-89
滨海湿地作为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其沉积记录可以反映出周边地区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信息。珠江口淇澳岛滨海湿地钻孔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全新世期间淇澳岛附近海域为河口湾环境,在风化层以上开始出现淤积,但在4 200 a BP前后受极冷气候的影响,沉积物粗化;自2 500 a BP以来,沉积环境相对稳定,在小冰期期间略有变化。沉积速率计算结果显示:淇澳岛附近海域自中全新世高海面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29 cm/a,4 160~2 500 a BP、2 500 a BP-1488年、1488-1893年、1893-1986年、1990-2007年期间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17 cm/a、0.23 cm/a、0.35 cm/a、1.37 cm/a和5.94 cm/a,沉积速率逐渐增大,反映了珠江三角洲演化过程中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的变化;1986-1990年期间的海堤建造极大地扰动了该钻孔上部的沉积过程,在工程施工期间共沉积了厚度约112 cm的沉积层,而在海堤建成后,沉积速率也显著增大。沉积物总有机碳、总氮和C/N值的垂向分布表明,在4 160~2 500 a BP期间受海洋环境影响较大,沉积物中有机碳以海源为主,2 500 a BP以来沉积物中碳、氮含量明显增大,C/N也相应变大,有机碳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但在小冰期期间海源有机碳贡献略有所增大;近百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陆源有机碳的贡献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3.
辽南庄河地区辽河群变形型式独特。由于群内分层剪切作用,岩层构造置换强烈,伸展构造形迹发育,变形特征清楚,属正向韧脆性滑脱构造系统的上盘组成部分。其运动方向由北东而南西,形成时间早于中生代。不同级别的滑脱面构造,由于晚期构造作用影响,在早期韧脆性变形的基础上叠加了脆性变形,形成构造角砾岩带。沿角砾岩带蚀变普遍,金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两侧围岩,个别地段可达工业品位,构成矿体。因而,在辽河群出露区域鉴别同类型构造,沿滑脱面寻找受破碎带控制的蚀变构造岩型金矿,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辽南早元古代辽河群中片麻状花岗岩的变形温度显示出645—690℃,550—610℃和485℃±三组温度值,表明花岗岩遭受了三幕构造变形。而区域构造解析亦表明辽河群在早元古时期经历了三幕构造变动。花岗岩的温度系列与区域变形序列具有一致性,排除了花岗岩晚期构造侵位的可能性。变形温度以550—610℃居多,意味着该幕构造形迹保存最好。第三幕变形变质作用相对较弱,仅局部出现485℃的温度值。  相似文献   
5.
徐丽娜 《沉积学报》1991,9(2):99-105
对辽河盆地西部拗陷19个原油和生油岩样品中的卟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辽西剖面岩卟啉的含量随埋藏深度变化的宏观特征与总烃随深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证实了卟啉类化合物是石油低成熟阶段的有效地球化学指标。油/油和油/岩对比表明,高升1-6-14井原油和高升3-7-9井原油可能来自不同的油源区,并揭示高升3-7-9井原油具有国内罕见的以玫红型卟啉为主的特征,以及杜家台油田和高升油田烃源岩沉积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2003年10月采于珠江口5个站位的沉积物剖面酸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时提取的重金属(SEM:Pb,Zn,Cu,Cd,Ni)。其中,站位1、2位于中滩,其沉积物的AVS含量变化范围较小,为0.25—4.06μmol.g-1;站位3、4位于西滩,其沉积物的AVS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为0—26.09μmol.g-1。中滩和西滩沉积物的AVS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西滩表层沉积物的AVS含量接近于零,这可能与该水域较强的底层流和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有关。站位5位于珠江口外侧,其表层沉积物的AVS含量相对较高,且垂向变化较小,可能是还原性沉积物间歇性再悬浮后重新沉积的结果。站位1、2和5沉积物中同时提取的重金属含量大体在0.95±0.2μmol.g-1范围内,随深度增加略呈下降趋势;而西滩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为1.43—2.42μmol.g-1,且在一定深度范围内随深度增加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表明珠江口西滩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对AVS/SEM摩尔比值和单个金属的毒性效应研究显示,珠江口内尤其是西滩的表层沉积物存在重金属污染,对其中生活的底栖生物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7年6,8,11月和1988年2月4个航次珠江口伶汀洋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溶解氧的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氧含量表层均高于底层,周年变化呈现从夏季到冬季逐渐上升,且明显受珠江径流的影响,溶解氧(基本上是不饱和状态)与盐度成负相关。有机物和营养盐均影响溶解氧,但水温仍为溶解氧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现代沉积速率及其反映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珠江河口海区泥沙来源及淤积动态,采用以历史海图分析对比为主,~(210)Pb测年数据校核等方法,参考有关沉积速率定性方面的标志,推算出珠江口不同地段的现代沉积速率,并相应划分出高速率沉积、快速率沉积、中速率沉积和慢速率沉积或稍有侵蚀等4个分区.进而,还论述了沉积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针对强潮河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悬沙分布在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给出了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非均匀悬沙、底沙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动边界处理技术,对计算中经常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计算的18个潮位站潮位过程与原型吻合良好,8个断面的46条垂线同步流速、流向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连通域复杂边界条件下非均匀不平衡悬沙与底沙的长时期的底床变形模拟问题。以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海工程为例,应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问题,包括该工程引起的潮量变化、各水道流速变化及长时期的底床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