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2篇
  免费   891篇
  国内免费   813篇
测绘学   584篇
大气科学   388篇
地球物理   1126篇
地质学   1830篇
海洋学   99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84篇
自然地理   226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4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叠前深度偏移地震成像分析, 结合前人重磁反演等地球物理资料成果, 对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结构构造进行探索研究。研究表明: 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发育新生代地层, 厚度在1500~2500m之间, 地层层速度为1500~ 3500m·s-1, 不存在中生界沉积层, 盆地基底为海山或前寒武系基岩及岩浆岩隆起。中沙海槽盆地新生代陆源海相烃源岩丰富, 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大, 盆地凹陷、断裂发育, 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积水深度下若尔盖高原木里薹草(Carex muliensis)叶片的生理生态特征,于2016年4月23日,在若尔盖县喀哈尔乔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将生长着木里薹草的原状土柱移栽至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验场的木箱内,使木里薹草继续生长;设置3种模拟积水深度,分别为20 cm、10 cm和0 cm(无积水),于2019年6月30日、7月16日和8月1日,测定各积水深度下木里薹草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长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积水变浅至无积水,3个观测日的木里薹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显著减小(n=5,p0.05),而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大(n=5,p0.05);积水深度变化对木里薹草叶片的最小荧光产量、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和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无显著影响;随着积水变浅至无积水,木里薹草叶片的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电子传递量子效率也减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增大;随着积水变浅至无积水,木里薹草的株高变矮,叶长变短。  相似文献   
3.
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ploughing depths (A -- 60 cm, B -- 45 cm and C -- 30 cm)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Heracleum candicans Wall (Apiaceae), a threatened medicinal herb of the Himalayan region. This less-explored plant is being suggested as a potential crop for the mountain agriculture.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n orchard in Himachal Pradesh, India at 2500 m altitude, for two successive growth years. During the first year, all plants remained in juvenile state; in the second year, nearly 65 % plants produced flowers only under 60cm ploughing depth. Among its morphological traits, plant height, collar diameter and aboveground flesh weight were found to be strongly correlated (P 〈 0.01) with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during the first year (r =0.968, 0.925 and 0.973, respectively) and during the second year (r=0.945, 0.928 and 0.775, respectively). Increase in the ploughing depth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P〈0.01) with all growth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belowground dry weight, marketable portion of the produce.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commercial yield; 16.28 Qt/hec) at depth A was about 2.6 and 4.7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recorded at depths B and C,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clearly justify the importance of deep ploughing and this paper strongly recommends it for economically sustainable cropping.  相似文献   
5.
在地勘行业,钻探预算定额模式大多是采用按不同孔深不同孔段以一个综合递减系数来制定。此种方法,固然有其理论依据及合理性。然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大量的钻探勘探统计资料发现:台月效率的高低是与一定的孔深有关系,并随着钻孔的加深而下降,但并非呈直线匀速下降;孔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生油岩系底界面温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渤海湾盆地2000余口测温井的地温梯度数据、地层岩性描述、分层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计算了该盆地各生油岩系底界面的温度。统计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大部分凹陷区地层底界面温度介于90℃至150℃,目前仍具有大量生油的温度条件,而在隆起或一些凸起地区,该地层组段温度普遍小于90℃,未能达到生油的温度指标。东营组和孔店组地层也仍具有一定的生油温度条件。研究还表明:地层温度与地层界面埋深密切相关,温度随界面埋深的增大而升高,沉积厚度大的凹陷区地层界面温度大于沉积厚度小的凸起区或斜坡地带,说明地层界面埋深是决定地温高低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地温梯度对地层界面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自北向南可分为基底冲断带、箱状背斜带、梳状背斜带和挠曲褶皱带,东西方向上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本文分段叙述了各变形带的变形特征,指出东段箱状背斜带不发育,秋里塔格山脉(构造带)东延未进入东段,因而总体看自西向东变形强度减弱,地形上趋于夷平。该冲断带的形成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冲断活动,分别发生在中新世和早(-中)更新世;相应地,该带可分为南、北两个"盆""山"亚系统,两者在地层记录、变形期次和变形机制上尚有若干差异。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育,除了受南天山的冲断和向南扩展引起的近南北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外,还受到基底断裂在新生代的活化和膏盐层底辟的制约,前者以近北西向的构造变换带及其共轭发育的近北东向断层最为重要,后者既控制了秋里塔格山脉的形成(主要受垂直的挤压应力场作用),也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东西方向的变形分段中起了重要作用。文章还讨论了变形与地貌发育的关系和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地震,震源深度14km。强烈的地震波撼动了半个亚洲,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上海、广州,乃至泰国曼谷、越南河内都感到了震动。主震发生后,余震连续不断,截至2008年6月10日12时,共发生余震11380次,其中6.0~6.4级的5次,5.0~59级的27次,4.0~4.9级的174次(封面图)。主震的强烈震动和连续不断的余震,导致山崩地裂、桥梁折断、房屋大量倒塌。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水下底坡微地貌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分辨率的回声测深、旁侧声纳及浅地层剖面记录首次直观地揭示了黄河口水下底坡上发育有大量形态不同的微地貌类型。据其形态特征和规模的差异,将它们划分为平滑海底、凹坑与洼地、冲沟、残留岗丘及扰动复合海底等五种类型。这些微地貌分布在不同水深条件下的不同水下三角洲单元上,并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黄河口海域特殊的沉积环境和复杂的动力条件是导致水下底坡微地貌形成发育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洋线虫与底栖桡足类数量之比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渤海的22个站位,分3个航次采集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中两个主要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和底栖桡足类数量变动和两者数量之比评价沉积物有机污染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航次的不同重复,数量变动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同一个站位24h,6次重复取样,两者数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在应用该比值进行沉积物有机污染评价时,在同一站位该比值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