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6篇
  免费   1346篇
  国内免费   1983篇
测绘学   404篇
大气科学   329篇
地球物理   2112篇
地质学   3776篇
海洋学   533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342篇
自然地理   33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 gas-hydrate-bearing region related to a high deposition rate of organic-rich sediments co-occurring with intense methanogenesis in subseafloor environments.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 coupled with bacterial sulfate reduction results in the precipitation of solid phase minerals in seepage sediment,including pyrite and gypsum.Abundant aggregates of pyrites and gypsums are observed between the depth of 667 and 850 cm below the seafloor(cmbsf) in the entire core sediment of HS328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Most pyrites are tubes consisting of framboidal cores and outer crusts.Gypsum aggregates occur as rosettes and spheroids consisting of plates.Some of them grow over pyrite,indicating that gypsum precipitation postdates pyrite formation.The sulfur isotopic values(δ~(34) S) of pyrite vary greatly(from –46.6‰ to –12.3‰ V-CDT) and increase with depth.Thus,the pyrite in the shallow sediments resulted from organoclastic sulfate reduction(OSR) and is influenced by AOM with depth.The relative high abundance and δ~(34) S values of pyrite in sediments at depths from 580 to 810 cmbsf indicate that this interval is the location of a paleo-sulfate methane transition zone(SMTZ).The sulfur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gypsum(from–25‰ to –20.7‰)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eawater sulfate,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a 34 S-depletion source of sulfur species that most likely are products of the oxidation of pyrites formed in OSR.Pyrite oxidation is controlled by ambient electron acceptors such as MnO_2,iron(Ⅲ) and oxygen driven by the SMTZ location shift to great depths.The δ~(34) S values of gypsum at greater depth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associated pyrite,revealing downward diffusion of 34 S-depleted sulfate from the mixture of oxidation of pyrite derived by OSR and the seawater sulfate.These sulfates also lead to an increase of calcium ions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mineral,which will be favor to the formation of gypsum.Overall,the mineralogy and sulfur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pyrite and gypsum suggest variable redox conditions caused by reduced seepage intensities,and the pyrite and gypsum can be a recorder of the intensity evolution of methane seepage.  相似文献   
2.
文章开展海上风电导管架灌浆原型试验,验证自主研发的材料、设备和工艺满足海上风电导管架灌浆施工技术要求。研究表明自主研发的UHPG海上风电导管架灌浆料具有大流动性、可泵送性好、高早强、超高强、高耐久性、无收缩和高抗疲劳等特点,适用于海上风电导管架与钢管桩基础之间灌浆连接。原型试验也验证了自主研发灌浆设备的功效和能力,测试和验证导管架水下灌浆施工工艺,测试封堵器的封堵效果。原型试验对指导海上风电导管架灌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潮汐应力、构造应力、地震断层和岩石破裂滑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作用的力学模式,该模式将潮汐应力与地震应力作用相结合,描述了沿地震主压应力和地震主张应务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力学作用方式,从而切入潮汐应力触发地震的物理机制,认为潮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在实质上归结为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的促滑作用,这种促滑作用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在此模式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不同类型地震的潮汐触发性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计算了中国及邻区一千多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按纬度区域统计了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其中,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而倾滑斜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受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受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对不同的纬度区域,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发震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将中国及邻区受到潮汐触发作用的地震按构造应力区域划分,计算了这些地震发震时刻的日月位置参数,得到了各构造区域上具有潮汐触发物理机制的地震发震时的日、月位置参数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4.
同时采用4个台站的国际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重力观测资料和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提供的同步地球自转参数,研究了极移引起的地球重力场变化特征。利用自回归模型估计了各序列的功率谱密度和积谱密度,结果表明极移导致的重力效应的主要能量集中在Chandler摆动和周年项附近,叠积后实际重力观测与极移重力信号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分别为0.4%和3.9%,说明超导重力仪可有效监测极移导致的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的基于证书的认证加密方案通信量和计算量大的缺点,提出了基于自证明公钥的可公开验证的认证加密方案。详细阐述了方案的系统初始化、签名生成、消息恢复验证以及公开验证4个阶段,方案的安全性是基于求解离散对数的困难性(DLP)和强单向hash函数(OWFH)的不可逆。该方案在没有签名者的协作下,任何验证者都可验证签名者的诚实性,在验证签名的同时可认证签名者的公钥,因而减少了存储空间、通信量和计算量。  相似文献   
6.
运用土层的随机场模型研究了绛帐、潼关和延安黄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沿深度的统计规律,计算出黄土土性的自相关距离,探讨了黄土土性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认为:黄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沿深度均是统计非均匀的,在实际工程的设计中,如果把土层看成统计均匀,其土性参数的标准差会比实际情况大,从而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7.
我国滇西北地震活动区的活动构造与应力状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原地应力测量资料,讨论了滇西北地震活动区的活动构造型式和现今应力状态。资料表明,本区是由红河和中甸两条右旋走滑断裂所形成的拉分构造,其应力状态也与外区不同。地震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在时间上的活动规律受这一构造型式及其应力状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孔地下水位微动态是地壳附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壳中产生附加应力的主要因素有地球固体潮、大气压力变动、降雨与地表水体的荷载及断层活动等。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的基本过程是:产生附加应力→含水层变形与孔隙压力变化→含水层—井孔间产生水流运动→井孔水位发生升降。本文从岩土力学与地下水动力学的观点,对于上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活动断裂的错动方式、白垩-第三纪红层变形和破裂的组合关系等资料,利用赤平投影作图求出各观测点主应力(σ_1、σ_2和σ_3)的参数,并结合震源机制和地壳形变测量数据,着重描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以来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长江三峡(及邻区)各构造区域内σ_1轴向随时空而变化。按照“弹性回跳理论”和“Baushinger效应”分析了现今应力场的这种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提出构造应力场σ_1轴的长期变化,可以作为板内弱震活动区(带)的一种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10.
水的渗透作用及新丰江水库地震的特点和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具有孔隙的岩石中水的渗透作用及Mogi的地震分类原则,提出水的渗透过程形成了库区有效应力分布的非稳定的不均匀状态,水库地震的序列特点与其密切相关;讨论了水的渗透对引起主震的作用,得出水库区的渗透率约为10~(-4)达西,认为在蓄水前库区的构造应力场未达到临界状态,库水与地下水形成新水系,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渗透,孔隙压力增加,构造应力进一步集中,激发主震;根据库仑准则讨论了应力场的转换,提出主震后应力场的转换是造成前震和余震的震源应力场方向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