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1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元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原料,圆柱型土元是苏土元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的变异品种.本研究分析了圆柱型土元的一般营养成分,并用圆柱型土元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进行降血脂活性评价.Balb/c雄性小鼠分别喂食标准饲料、1%胆固醇饲料和含10%圆柱型土元粉末的1%胆固醇饲料3周,分析了圆柱型土元对小鼠空腹血脂和肝脏脂肪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圆柱型土元可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液中总胆固醇(P<0.05)、甘油三酯浓度(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P<0.05),提高血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降低动脉硬化指数(P<0.001).同时,圆柱型土元可降低高血脂小鼠肝脏甘油三酯浓度(P<0.001).本研究结果提示,圆柱型土元可能会对由高血脂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肪饮食造成的脂肪肝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病变在人工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非常普遍,本试验研究了大黄鱼脂肪肝的发生机制,为寻找解决大黄鱼脂肪肝的有效途径提供基础资料.试验鱼取自中国东海,养殖方式和饲料来源相同,根据肉眼和组织学观察分为正常肝脏、轻微脂肪肝和严重脂肪肝3类.分别测定了正常大黄鱼和具有脂肪肝症状的大黄鱼肝脏总脂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相应脂肪酸合成酶、抗氧化酶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大黄鱼脂肪肝症状严重程度增加,肝脏总脂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其中严重脂肪肝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比例较正常鱼分别降低了89%,79%和78%.严重脂肪肝大黄鱼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鱼(P<0.05);轻微脂肪肝鱼的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鱼(P<0.05);具有脂肪肝症状的大黄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正常鱼.丙二醛含量则随大黄鱼脂肪肝病变程度加剧而显著增加(P<0.05).通过分析认为,过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沉积在肝脏中,导致脂肪酸合成代谢发生紊乱,可能是造成大黄鱼脂肪肝的主要原因;肝脏ARA含量大量减少使脂肪肝大黄鱼抗应激能力降低,而肝脏脂肪酸过氧化程度升高,进一步破坏肝脏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将92 例痰瘀互结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复方益肝宁胶囊及维生素C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六君子汤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治疗8周后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及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指标水平,并进行中医证候(胁肋部刺痛或钝痛、胁肋下痞块、胸脘部痞满、厌油腻纳呆)积分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6%(44/46),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ALT、AST、GGT、CHE、TG和TC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可以促进肝功能的修复,降低血脂,减轻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对43例经穿刺及治疗证实的病例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就其形态、密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病例大部分呈叶或段的均一分布及亚段分布,各占44%和26%.其程度为轻度9例,占21%.中度23例,占56%.重度11例,占23%.病灶呈片状,病灶内血管走行自然,无占位效应.结论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卵磷脂包含多种营养成分: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酸等,这些物质水解可以为机体提供多种营养物质。机体中的卵磷脂则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对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机体内脂肪代谢,信号转导,维持机体稳态,增强机体免疫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卵磷脂对水生动物生长,抗脂肪肝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水产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化浊汤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的各方面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肝脏彩超分级、血脂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疗效显著,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的中医药治疗NAFLD相关文献,建立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方药数据库,统计每味药物使用频次,同时对所有药物的功效、性味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7篇,涉及方剂69首,药物179味,共计1038药次。179味药物中出现频数前5位者依次是丹参、泽泻、郁金、茯苓、山楂;按药物功效可分为18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苦、辛、甘。结论:中医药治疗NAFLD总的治则是祛痰化瘀,同时兼顾肝脾同治,辨证施以健脾疏肝。  相似文献   
9.
营养素对鱼类脂肪肝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营养性脂肪肝的病理特征与诱病因素,特别是饲料中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素组配不平衡对鱼类脂肪肝病变的诱导作用。并对鱼类肝脏脂肪积累和转运的调节机制进行阐述,指出肝脏脂肪主要来自对饲料中脂肪的直接吸收以及饲料中过量蛋白质和糖类的转化合成,过多的脂肪累积于肝脏中则引起肝脏代谢紊乱。作为脂类载体,脂蛋白将脂肪转运出肝脏,然后再转运至其他组织中再利用或在脂肪组织中储存。介绍了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胆碱、甜菜碱和肉碱等抗脂肪肝物质的作用途径和作用效果。最后指出通过平衡营养组成和调控肝脏中脂肪的来源与去路,可望实现对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针联合耳穴压贴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NAFLD 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NAFLD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加用体针联合耳穴压贴法治疗,观察期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肝脏硬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 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肝硬度值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有所上升,且治疗组下降与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针联合耳穴压贴法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和肝脏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