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10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磊  邹韵  张鹏  阮昱 《海洋地质前沿》2019,35(10):23-35
深水水道作为深水沉积体系中重要的沉积单元之一,一直是深水沉积和地层研究的热点。基于西非几内亚湾Rio Muni盆地陆坡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地震属性及参数定量分析法对第四系陆坡重力流水道的剖面和平面形态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深水水道内部结构的相互影响和外部因素对水道形态的控制,丰富深水沉积学理论。研究表明:坡度及距水道头部距离影响了深水水道的剖面和平面形态,随着坡度变缓,距水道头部距离越远,水道宽度越小;堤岸于中、下陆坡开始发育,水道堤岸脊的高程差及内、外弯曲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堤岸的长度;水道的弯曲度控制着堤岸脊高程差的变化,同时作用于堤岸长度的变化;样本水道为高弯曲水道,且弯曲度受地形坡度控制。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井曲线的标准化处理及信息提取、岩心及录井岩屑观察、铸体薄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南屯组储层的主要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南屯组以内陆湖相碎屑岩为主,主要包括角砾岩、砾岩、砂砾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及泥岩等.南一段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6.15%,渗透率平均值为0.31 × 10-3μm2,为低孔特低渗型孔隙特征;南二段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12.18%,渗透率平均值为2.79× 10-3μm2,属于中孔低渗型孔隙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发育一定的次生孔隙.喉道分为4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扇三角洲前缘分支水道砂体、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砂体和滨浅湖砂坝微相砂体为该区有利的储层砂体类型.储层性质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3.
辐射沙洲南翼“水道-沙洲”系统与西太阳沙的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苏岸外辐射沙洲动态和西太阳沙海域动力泥沙环境的分析,论述了西太阳沙演变的宏观背景;由实测固定断面资料、地形资料的对比得出近40年来西太阳沙表面形态和水下地形的变化;结合西太阳沙表面泥沙在波浪和波流共同作用下运动特性的水槽试验研究,分析了西太阳沙冲淤变化的动力机制。从“烂沙洋水道-西太阳沙-西太阳沙南水道”系统的角度研究了西太阳沙演变的控制因素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厦门嵩屿附近海底的冲淤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顺良 《台湾海峡》1996,15(1):94-102
本文通过地形剖面测量比较、浅地层剖面勘探,结合水文泥沙测验和沉积物粒径资料,分析嵩屿附近海域在各历史时期和九江洪水期、枯水期的中淤变鼓水道近十几年来淤积速度加快。其主要原因是该海域动力要素明显减弱,携沙能力降低;其次,九龙江大量的泥沙主要集中在洪水期较短的时间内泄出河口,伴随涨潮流进入嵩鼓水道淤积。  相似文献   
5.
地中海西北部深海水道:巴伦西亚水道的地貌、地震构造及其环境B.Alonso等巴伦西亚水道位于地中海西北部巴伦西亚海槽的轴部,是一个NE—SW向构造凹陷,全长400km。根据海底地貌沉积特征,可把巴伦西亚水道大体划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特征为:(1)...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南港水道潮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6年长江口南港水道枯、丰水期(1月、7月)大、中、小潮两次各26h以上的全潮水文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实测流的特征和潮流类型、运动形式、潮流垂直变化、余流、M2分潮流及分潮流对涨、落潮流不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淮河入海水道南堤在施工时由于受当时的条件和环境的限制,造成堤身存在架空、裂缝、孔洞等隐患,不能满足渗透稳定要求。针对此种情况,引进劈裂灌浆进行处理。通过对其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质量检查、及灌浆效果分析,论证了劈裂灌浆在解决中低水头堤坝渗透稳定问题的必要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珠江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加剧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磨刀门水道不同年份地形资料和多年枯季潮位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的河床采砂,引起磨刀门上游河段河床大幅下切,河道深泓平均加深0.59~2.25 m,河槽容积平均增加8.91×106~12.11×106m3,使该河段枯季潮差增大,进潮量增加,潮汐动力增强,导致咸水界向上游河段推移;口门围垦整治后,磨刀门口门区由众多岛屿环抱而成的内海区变成人工导堤控制的"一主一支"两条水道,水域面积减少了80%,河槽容积减少了40%,深槽趋于顺直加深,使口门区的"调淡"作用消失,这是咸潮上溯的重要原因;根据多年水文频率分析,发生严重咸潮灾害时,西、北江枯季流量并非都是枯水流量,因此枯季上游来水量变化并不是近年来咸潮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收集了2004-2006年珠江口磨刀门水道咸潮发生时测站(1~7)逐日定时观测的的含氯度、水位与流量数据,分析了各监测站含氯度与水位的日变化与年变化,导出了咸潮演变各过程中,含氯度与径流、潮流、河口地形等的关系式,建立了珠江口地区磨刀门水道咸潮入侵的经验模型。据此,模拟了2006年1月12日的磨刀门地区的咸潮入侵态势,经过和沿途各观测点验证发现与实测数据非常吻合。以含氯度等于250mg/L(饮用水的含氯度最大值)的点作为咸潮入侵的最远点,用简化修改后的盐度模拟模型计算了磨刀门咸潮入侵最大距离,并根据2006年1月12~20日的河口含氯度与最近的上游天河站的径流量实测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咸潮入侵最大距离。研究表明,在河流枯水期(珠江河口通常是12月至翌年3月),只要获得当天河口的含氯度和上游测站的径流量数据,就能利用此经验模型估算出河流各点的含氯度,作出盐度模拟图,并估算出相应的咸潮入侵最大距离。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西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砂体平面呈条带状展布,与曲流河单河道沉积砂体形态类似。砂岩的沉积成因是建立高精度时间地层格架、预测储集层属性参数空间分布及挖潜剩余油的关键基础之一。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层沉积序列、岩石学性质、沉积组合以及砂体几何形态等方面,认为桩西油田东下段砂岩是在半深湖—深湖环境沿湖盆长轴方向延伸的远源滑塌型重力流水道—浊流水道沉积;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埕北低凸起附近的扇三角洲和水下扇。根据重力流水道的成因机制,将东下段浊流水道划分为水道中心微相、水道边缘微相和水下漫溢微相。单一水道中心微相沉积序列相当于鲍玛序列的AB、ABD或AC组合,主要沉积中厚层正递变层理含砾细砂岩相和块状层理混合碎屑岩相,属中孔中低渗储集层。研究区滑塌型浊流水道形成的外部控制因素是火山喷发及控盆断层的幕式活动所导致的长期基准面下降;内部控制因素是充足的物源、垂直湖盆长轴方向的阶梯状断裂以及负向湖盆底形等。建立了反映该区浊流水道的沉积特征及发育条件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