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建立斑节对虾实验室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对野外采集的有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病典型症状的斑节对虾初步纯化其病毒,并进行WSSV的PCR检测,得到WSSV的感染用样品。对健康斑节对虾分别进行浸浴感染,投喂感染和注射感染。对感染死亡个体进行WSSA的PCR检测和细菌检测,证实WSSV感染性和致死性。浸浴感染、投喂感染和注射感染的感染量分别为4mL/L、0.2g/10g虾体、1/2稀释液0.05mL/10g虾体,死亡开始时间分别为16d、42h、28h,三种感染模式最终死亡率100%,从开始死亡到全部死亡延续时间分别为15d、82h、44h。  相似文献   
2.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氯(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氯唑蓝(NBT)法和血细胞形态观察等方法,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中存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亚硝酸盐法和L-瓜氨酸法对比,研究了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氯合成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在感染WSSV后,iNOS活性在12h内有上升趋势,实验36h后酶活性显著下降,至60h后酶活性降至对照组的一半左右。同时,被脂多糖(LPS)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下降。与此对应的是,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的结果显示:实验36h后在对虾体内能够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照组中国明对虾血细胞的iNOS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WSSV在感染中国明对虾初期可以诱导血细胞产生iNOS,但随着WSSV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大量增殖及其对血细胞的破坏,使得iNOS活性显著降低,对虾也趋于死亡。因此,iNOS能够作为反映对虾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宿主调查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WSSVDNA探针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技术 ,在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体内检测到了WSSV ,它们是WSSV的天然宿主 ;在经人工感染的哈氏美人虾、短脊鼓虾、克氏原螯虾、肉球近方蟹、滕壶体内检测到了WSSV ;在球形侧腕水母、病虾池的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浸泡感染卤虫成体体内没有检测到WSSV。经原位杂交检测 ,虾类的甲壳下上皮、胃上皮、附肢、造血组织、鳃等组织器官均可被WSSV侵染 ,其中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蟹类的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在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注射感染的克氏原螯虾的精巢中 ,精荚的结缔组织细胞和血细胞呈阳性 ,在中国对虾、脊尾白虾以及注射感染的短脊鼓虾的卵巢中 ,结缔组织细胞和滤泡细胞被WSSV感染。  相似文献   
4.
The neutralizing activities of eight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against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2D2, 2B2,1D2, 1D5, 1C2, 4A1, 6A4 and 6B4) were analyzed by in vivo experiments. Gills from WSSV-infected shrimp were homogenized and ten-fold serially diluted by PBS, and then incubated with MAbs (hybridoma culture supernatant), respectively. The mixture of WSSV and MAbs were injected into crayfish (Procambarus clarkii). After challenge, the death rates of crayfish were counted to determine the neutralizing activities of MAbs. At the same time, the mixture of myeloma culture supernatant and WSSV or PBS was served as positive or negative control,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each virus dilution, the mean time to death of the crayfish injected with MAb-treated virus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positive control, though they all showed 100% mortality within 25 d, and meanwhile, few crayfish died in the negative control. Among the eight MAbs, 2D2, 2B2, 1D2 and 1D5, especially the former two, delayed the mortality significantly, and 1 C2, 4A1 and 6A4 delayed the mortality as well but not so efficiently, while MAb 6IM was efficient only when the virus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nti-WSSV MAbs can neutralize WSSV in different virus dilutions.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对白斑综合症多发的虾蟹混养塘内三疣梭子蟹体内病毒含量进行定量跟踪检测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显微镜及病理切片,对室内经口服、注射两种回感模式处理已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濒死三疣梭子蟹体内病毒含量进行实验验证,并观察其体内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表明,受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的三疣梭子蟹存活与死亡取决于蟹体内病毒含量,当病毒含量≥109拷贝/ml时均进入濒死或死亡阶段,其主要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用6.0×104拷贝、1.2×104拷贝和6.0×103拷贝3种剂量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进行人工注射感染,比较了两种对虾对WSSV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死亡时间随病毒剂量降低而延长,斑节对虾死亡时间没有明显差异;随病毒剂量的降低,凡纳滨对虾人工注射感染后病毒复制高峰时间显著延长,斑节对虾感染后病毒复制高峰时间相同,WSS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比在斑节对虾体内复制慢。对虾携带WSSV数量最低为3.3×107拷贝.g-1,最高为4.3×108拷贝.g-1。凡纳滨对虾比斑节对虾对WSSV的抵抗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对虾病毒病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沿海各国对虾养殖业蓬勃发展,在许多国家甚至成为经济发月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盲目的高密度放养,养殖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原因,使得对虾n害,特别是对虾病毒性病害在世界养虾国家迅速蔓延。近几年来,一些毒力强、宿主范围厂泛的对虾病毒如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黄头症病毒(YHV)、Taura综合症病毒(TSy)宰相继出现。伴随对虾种苗与水产品国际贸易交流增多,许多原本是地区性的病毒逐步变成#界性的暴发病并广泛流行。它们除了给沿海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外,而且对海洋级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  相似文献   
9.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性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致病性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WSBV的致病性与斑节对虾个体大小无关,WSBV的致病力与感染方式和病毒数量有关,在盐度为14,温度为28 ̄32℃的海水中,游离WSBV在4h内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的白斑综合症死亡斑节对虾,其携带的WSBV在57h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死亡斑节对虾经28℃空气干燥,其携带的WSBV在50h失去感染活性;WSBV不能通过体表感染健康斑节  相似文献   
10.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baculovirus,WSBV)对万氏对虾有较强的致病力,在病虾被感染的2~3d内,就可以使万氏对虾死亡率达83.3%~90%.WSBV对万氏对虾的鳃上皮细胞、甲壳下表皮细胞、胃上皮组织细胞、肌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和中肠基底膜下肌细胞以及结缔组织细胞敏感.在细胞质中的完整杆状病毒粒子大小为(129~164)nm×(365~412)nm,在细胞核中的完整杆状病毒粒子大小约为(135~176)nm×(429~480)nm.万氏对虾对wSBv没有明显的抗病性,60d养殖死亡率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