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71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140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摄食-生长实验(实验周期为56天)。实验在水温30℃的条件下进行,设饥饿、1%、2%和饱食4个摄食水平,研究了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幼鳖(296.60—396.09g)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中华鳖幼鳖的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其湿重、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均呈二次曲线增加,其中干物质的特定生长率(SGRdr)与摄食率(Rl)的关系式为SGRdr=-0.3621+0.8809Rl-0.1352Rl2(r2=0.896,n=26,P<0.01);除湿重的转化效率外,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在2%组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7.47%、31.48%和25.01%;摄食水平对中华鳖氨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以及氨氮占总氮排泄率的比例均有显著影响(P<0.01),总氮排泄率、氨态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从饥饿组到饱食组的变动范围分别是4.71%—38.70%、3.50%—24.64%和1.21%—6.48%,而氨氮占总氮比例的变化规律与上述指的标略有不同,饥饿组的比例略高于1%组,摄食组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该比例的变动范围是71.92%—83.20%,回归分析表明,幼鳖的总氮排泄率[μmol/(g·d)](GN)、氨氮排泄率[μmol/(g·d)](NH3N)及尿素氮排泄率[μmol/(g·d)](UN)与其蛋自质摄入率(%体重  相似文献   
2.
摄食水平和性别对稀有鮈鲫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5年10月采集本所自繁有ju鲫(约1.03g/ind),在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了从饥饿到饱食5个摄食水平对不同性别稀有ju鲫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鱼体干物和能量含量不受摄食率和性别的影响,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雌鱼的湿重,干重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均呈双对数增加,雄鱼湿重特定生长率呈双对数增加,而干物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指增加,雄鱼生长速度及摄食率低于雌鱼,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食物能损失于粪便中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损失于排泄物中的比例变化不大,呈下降趋势,用于代谢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用于生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除饥饿组外,在各个摄食水平,雌鱼食物能用于代谢的比例较雄鱼低,而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雄鱼高。  相似文献   
3.
黄、渤海无机氮的收支模式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黄、渤海无机氮的收支状况,首次提出了黄、渤海无机氮的稳态收支模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沉降、陆源输入和海底输入的无机氮通量分别占黄、渤海无机氮浮游植物总需求量的3%、4%和12%。无机氮的外部输入约占总需求量的1/5,其他部分则由水柱中的内部再循环(再生)供给。  相似文献   
4.
青岛海陆风三维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 1个陡地形影响修正的三维中尺度流体静力的气象学模式 ,对青岛地区海陆风的日变化规律和三维结构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结果显示 ,青岛有多支海陆风存在 ,且每支海陆风出现的时间、强度和向内陆伸展的距离有很大的不同。这其中沿岸山地的机械和热力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观测站 ,模拟结果和实测资料等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目前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总结和综合,以生态系统中氮、磷营养盐循环为主线,建立了适用于海洋围隔浮游生态系统的多变量的营养盐迁移-转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溶解无机态营养盐、溶解有机态营养盐和生物碎屑5个模块,涉及溶解无机氮、磷酸盐、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生物碎屑7个状态变量.分别利用1999年秋季和2000年夏季胶州湾围隔生态实验数据进行了模型和验证工作,成功地模拟了富加营养盐条件下围隔浮游生态系统中氮、磷营养盐生物化学迁移-转化过程,并确定了20余个参数的量值.  相似文献   
6.
营养盐因子对龙须菜和菊花江蓠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营养盐因子对龙须菜和菊花江蓠N、P吸收速率的 影响,分别对不同氮和磷的浓度、氮磷比及不同化合态氮对这两种藻类氮、磷吸收速 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宜范围内,两种海藻对氮、磷的吸收速率 随介质中氮、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氮磷对两种海藻N吸收速率的影响不存在 显著差异,但对磷吸收速率的影响非常显著,最高对磷吸收速率在介质的氮磷比为 10:1时;海藻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着NO3-N/NH4-N比的降低而增加,对PO43-P的 吸收速率与对NH4-N的吸收相似,而对NO3-N的吸收速率与对NH4-N的吸收相反.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20 ℃和盐度30的条件下研究摄食水平对(魚夋)碳收支的影响.摄食水平分为饥饿(不投喂)、1、2、3、4(指日摄食量占鱼体重百分比)和自由摄食共6组,实验持续21 d.结果表明:摄食水平对碳消化率没有影响.碳转化率、净生长率与摄食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分别达到9.29%和10.41%.非粪便流失碳随摄食水平增加而显著降低.粪便碳占摄入碳比例变化不大,与摄食水平间无规律性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大部分摄入碳量均通过非粪便途径流失,其中大部分是呼吸过程消耗的.余下的部分中,粪便流失量和鱼体保存量各占一半.鱼体每增长1 g体重伴有979.56 mg碳流失.在自由摄食状态下(魚夋)碳收支方程式为:100摄入碳=9.29生长碳+9.69粪便碳+79.94非粪便流失碳.  相似文献   
8.
一、ERB卫星观测的历史和现状 地球-大气系统(下简称地气系统)与宇宙空间的辐射能交换是影响地球气候演变和异常的决定因子,所以地球辐射收支(ERB)历来是气象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人类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观测地球环境的最初阶段,就考虑到了利用卫星上的传感器观测地球辐射收支的问题。人类第一颗用于气象观测目的人造卫星——探险者7号(Explorer-7)装载了用于ERB观测的仪器——威斯康星半球型黑白传感辐射计,用于观测直接太阳辐射通量、地球和大气反射的短波太阳辐射及地球和大气的放射长波辐射。在其后的实验气象卫星(TIROS系列卫星)、NOAA第一代极轨业务卫星(ESSA系列卫星),NOAA第二代极轨业务卫星(ITOS/NOAA系列卫星)、NOAA第三代极轨业务卫星(TIROS-N/NOAA系列卫星)、NOAA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OES系列卫星),以及 NASA(国家宇航局)的试验卫星——NIMBUS(雨云)系列卫星上先后装载了各式各样的专门用于或可用于ERB观测的仪器。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垦殖,农田排水不断进入沼泽湿地,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一定氮、磷浓度的农田排水进入毛果苔草沼泽湿地后,水中TN、NH4+-N、TP和PO43--P的含量均明显升高,8~9月份TN和NH4+-N含量分别为自然沼泽湿地水体的1.51~2.10倍和1.53~3.02倍;TP和PO43--P含量分别为1.30~4.08倍和4.33~11.33倍。接受农田排水的毛果苔草根、茎叶生物量明显增高,相应的植物不同部分TN、TP含量也明显增高,其毛果苔草根部TN、TP含量与水中TN、TP含量的相关关系比自然湿地毛果苔草的这一相关关系更强,表明农田排水可促进毛果苔草的生长和对氮、磷的吸收。由于农田排水中磷的含量相对较高,造成湿地水系统N/P失衡,对湿地毛果苔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生产力形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应控制农田排水直接排入沼泽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