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57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华贵栉孔扇贝的人工育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Mimachlamys)nobilis(Reeve)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日本部分海域以及我国南海等地,我国福建、广东沿海曾形成规模化养殖,后来发生爆发性大面积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导致其养殖生产陷入低谷。自我国政府与越南政府解决北部湾海域划界以来,广东雷州市大量转产转业渔民兴起了养殖扇贝的热潮。华贵栉孔扇贝因壳面色泽好、生长快、价格高,成为养殖户首选养殖对象。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其育苗生产不稳定甚至失败。为此,笔者于2003年4月至8月在湛江市雷州珍珠一场进行了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试验,为苗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毛蚶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对毛蚶性腺发育、产卵孵化、浮游幼虫及稚贝习性等的研究,初步探索了其人工育苗中主要技术环节。2龄毛蚶全为雄性或雌雄同体,3龄以上群体雌性占70%以上。26.6~27.4℃,受精卵22h发育到D形幼虫;26.5~23.0℃,D形幼虫经过15天发育到眼点幼虫;25.O~20.0℃,投附着基、13天左右稚贝壳长达到600μm时,可以出池到室外进行中间育成。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的紫外线照射剂量的海水诱导九孔鲍产卵,观察其对卵子的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紫外线照射剂量的配制方法是:用紫外线照射过的最大剂量的海水与新鲜海水混合配制出各种剂量的海水.实验把雌亲鲍分成7组,每组20只,分别用紫外线照射剂量为0(对照组)、450、600、750、900、1 050和1 200mW.h/dm3的海水进行刺激产卵.试验重复3次.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剂量在1 200mW.h/dm3以内,对卵子的受精率影响不大;紫外线照射剂量在750mW.h/dm3以内,对卵子的畸形率影响不大,但在900~1 200mW.h/dm3,对卵子的畸形率影响很大;紫外线照射剂量在600mW.h/dm3以内,对卵子的孵化率没有什么影响,但在750~1 200mW.h/dm3,对卵子的孵化率影响很大.综合考虑卵子的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九孔鲍催产的适宜的紫外线照射剂量应为450~750mW.h/dm3.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不同调查时间和区域浮游幼虫的组成类型、丰度变化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成三个区域:I区(S<25)、II区(2530)。12个航次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出现浮游幼虫12个类型,隶属5个动物门,II区和III区的类型数一般高于I区,软体动物门和棘皮动物门的幼虫只出现在II区和III区。其中2002年7月(夏季)、2003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的3个大航次结果表明珠江口浮游幼虫的平均丰度为61ind/m3,三个区域的平均丰度比较为II区(124ind/m3)>I区(33ind/m3)>III区(27ind/m3),春夏季的丰度高于冬季。另外在I区进行了9个小航次调查的研究表明:I区浮游幼虫平均丰度较高,月份之间的丰度差别明显,不同站位之间也有差别。温度和食料是影响珠江口浮游幼虫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The development of embryos and larvae of Babyloniaformosae habei living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is observ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egg masses are laid by females on hard substrate at night and each capsule contains 100-500 eggs. Each egg is 250-280 mm in diameter. The fast two cleavages of the embryo are meridional and equal, and a polar lobe is produced. Larval kidney, which only consists of a single cell, appears during the gastrula stage on each side of the embryo. The right tentacle develops prior to the left one. At 25-27 ℃, an intracapsulate veliger stage is reached about 4.5 d after deposition. The larvae hatch on the fifth day as swimming veligers with a shell length of 360 -500 mm. The newly hatched larva can ingest suspended algal cells from the water column and remains in the pelagic stage for 8-10 d. The newly settled juveniles are 900-1 200 mm in shell length.  相似文献   
6.
Cr6+对海湾扇贝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为23℃和盐度为31.6的海水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六价铬离子(Cr6+)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胚胎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的影响.海湾扇贝胚胎、早期D形幼虫、壳顶幼虫和眼点幼虫对Cr6+的敏感性各不相同.Cr6+对胚胎孵化的半数影响浓度(48h)EC50为2610μg/dm3;对早期D形幼虫和壳顶幼虫48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90和2400μg/dm3.眼点幼虫在变态的过程中对Cr6+尤为敏感:小于200μg/dm3的Cr6+对眼点幼虫的变态有不正常的刺激作用;大于这一浓度的Cr6+对其变态则有抑制作用.因此,其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变态期眼点幼虫>壳顶幼虫>胚胎>D形幼虫.被Cr6+污染的饵料(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亦可对海湾扇贝幼虫产生毒性影响,说明Cr6+的毒性可通过食物链传递.慢性毒性实验表明:Cr6+对海湾扇贝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AS法分析结果显示:Cr6+在D形幼虫体内的累积随着外界Cr6+浓度的升高而增多.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海湾扇贝人工育苗过程中水质控制Cr6+浓度应低于10μg/dm3.  相似文献   
7.
遮浪湾浮游幼虫主要类别的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国雄 《热带海洋》1992,11(4):96-101,T002
  相似文献   
8.
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96~1997和1999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发水产育苗场和福建省宁德市四海水产育苗场分别研究了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16.54~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654~23.38;稚贝的适宜盐度为10.01~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0.01~23.38.泥蚶幼虫和稚贝对高温和低盐海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与它们夏季的繁殖期和自然分布于内湾河口区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紫彩血蛤胚胎及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彩血蛤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海区,黄渤海沿岸数量较大“3,生活于潮间带沙滩和泥沙滩中,生长速度快,肥满度高,肉味鲜美。在我们以往的研究中发现,紫彩血蛤对底质有极显著的净化作用。成蛤生活于泥沙下20-30cm处,每一个体可使深度为30cm、直径20cm左右范围内的泥沙保持洁净,在污染严重、底质呈黑色的海区尤为显著。紫彩血蛤是改良底质的最好贝类之一,若能与对虾混养,对改良虾池底质、减少虾病、提高效益将起重要作用。对紫彩血蛤的研究以往多在形态和分类方面。作者已报导了其产卵诱导和胚胎发育、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