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2篇
  1934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肠粪便征(SBFS)在小肠梗阻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76例小肠梗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256层CT增强检查,应用多种后处理成像方式分析获得病例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梗阻程度将病例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按梗阻的病因类型,分为粘连组、炎症组、肿瘤组、克罗恩病及疝气组。将每组中出现SBFS的病例归入其所在组阳性病例中,未出现SBFS的病例归入其所在组阴性病例中。详细记录每组阳性病例中SBFS的长径范围及其与梗阻移行带的关系。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估SBFS在不同分组中的差异。结果:选取的76例小肠梗阻患者中42例出现了SBFS,其中轻度组13例(17.1%)中出现SBFS 2例(15.4%);中度组25例(32.9%)中出现SBFS 16例(64.0%);重度组38例(50.0%)中出现SBFS 24例(63.2%)。选取的76例小肠梗阻患者中粘连组45例(59.2%)中出现SBFS 22例(48.9%);炎症组10例(13.2%)中出现SBFS6例(60.0%);肿瘤组8例(10.5%)中出现SBFS 5例(62.5%);克罗恩病组7例(9.2%)中出现SBFS 5例(71.4%);疝气组6例(7.9%)出现SBFS 4例(66.7%)。在各组阳性病例中,35例(83.3%)患者的SBFS能明确定位到梗阻移行带,其长轴范围约为4.5~22.1 cm,CT值范围约-215~9 HU。SBFS在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中出现率明显高于轻度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BFS在粘连组、炎症组、肿瘤组、克罗恩病组及疝气组出现的概率无明显差异,其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FS能快速准确定位小肠梗阻患者的梗阻部位,节约诊断时间,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MDCTE)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8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男53例,女65例,平均年龄48.5岁。行256-MDCTE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对照分析。结果:本组118例患者中,56例MDCTE诊断为小肠病变,并与最终临床诊断相符。另外62例MDCTE诊断为阴性,其中47例符合,9例漏诊,6例误诊。并且通过统计分析得出MDCTE对小肠疾病诊断的灵敏度为78.87%(56/71),特异度为100%(47/47),正确率为87.29%((56+47)/118),阳性预测值为100%(56/56),阴性预测值为75.80%(47/62)。结论:小肠肿瘤、炎症、肠梗阻等病变在MDCTE上具有特征性的表现,MDCTE对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MDCTE)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8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男53例,女65例,平均年龄48.5岁.行256-MDCTE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对照分析.结果:本组118例患者中,56例MDCTE诊断为小肠病变,并与最终临床诊断相符.另外62例MDCTE诊断为阴性,其中47例符合,9例漏诊,6例误诊.并且通过统计分析得出MDCTE对小肠疾病诊断的灵敏度为78.87% (56/71),特异度为100% (47/47),正确率为87.29% ((56+47)/118),阳性预测值为100% (56/56),阴性预测值为75.80% (47/62).结论:小肠肿瘤、炎症、肠梗阻等病变在MDCTE上具有特征性的表现,MDCTE对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克罗恩患者腹部CT血管成像质量及肠壁相对强化值,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在该病患者腹部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CD,并进行了小肠CTE检查的30例患者,根据使用对比剂浓度的不同,分为高浓度组(A组碘浓度为400 mg/mL),常规浓度组(B组碘浓度为350 mg/mL)。所有患者通过自动触发技术进行动脉期扫描。动脉期对腹部主要血管显影质量以三级评分为基础进行评价,对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强化及肠壁强化进行以CT值测量为基础的定量评价,计算目标血管的对比噪声比(CN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定性评价上,动脉期腹部血管成像质量A组高于B组(P<0.05)。定量评价动脉期A组在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强化值均高于B组(P=0.025),且A组在肠壁的动脉期相对强化值(39.25±11.99) HU高于B组(30.27±11.69)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目标血管的对比噪声比(CNR)皆高于B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克罗恩患者中,高浓度碘对比剂对腹主动脉及肠系膜血管主干分支强化程度更高、显影更佳,对病变肠壁强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在CT小肠造影(CT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6例临床怀疑为小肠病变而行CTE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156例随机分为A、B和C组各52例,肠道造影剂均采用口服法。A和B两组在扫描前16h进食半流质饮食,并均以番泻叶6g导泄,扫描前12h禁食,扫描前1h起每隔15min A组尽量口服等渗甘露醇、B组同法尽量口服引用水。C组扫描前6h禁食,扫描前1h起每隔15min尽量口服饮用水。3组均在口服对比剂10min后进行CTE检查。统计比较3组小肠的充盈效果及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小肠充盈效果比较A组最佳,B组次之,C组最差;对小肠病变的诊断结果显示A组对小肠各段病变的诊断价值均较显著;B组对十二指肠、空肠病变诊断价值较大,对回肠的细小病变诊断效果较差;C组对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病变诊断效果较好,但不利于空肠上段以远细小病变的诊断。结论:充分的肠道准备是CTE的重要技术因素,分次口服等渗甘露醇尽量充盈小肠有利于小肠病变的显示,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8.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是一组以胃肠道弥漫性息肉和外胚层变化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腹泻和吸收不良,由于发病率罕见,早期发现和诊断对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本文报告1例CCS病例,58岁男性,临床表现为慢性水样腹泻、便血、体重减轻和皮肤变化,包括指甲营养不良和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贫血和低蛋白血症;CT小肠造影检查发现全消化道黏膜息肉样增生,高度怀疑CCS,随后行内镜检查证实了该诊断。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在近1年的随访中,CT小肠造影和内镜检查均提示明显缓解。本文对该疾病进行文献综述,旨在总结其CT小肠造影表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为CCS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MDCTE)扫描技术在小肠炎症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8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男53例,女65例,平均年龄48.5岁)行256-MDCTE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周围情况等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118例患者中,小肠炎症性病变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5岁),其中Crohn病12例(因克隆恩病肠壁增厚引起不全性小肠梗阻1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小肠结核1例,病毒性肠炎1例,小肠黏膜一般炎症7例,另外2例临床无法确诊。MDCTE诊断21例,4例漏诊者均为一般炎症。结论:小肠炎症性病变在MDCTE上具有特征性的表现,MDCTE能全景式、多方位展示小肠肠道、肠系膜和系膜血管,对小肠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肠梗阻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早期准确诊断和全面病情评估是临床选择治疗方式的前提。多层螺旋CT (MSCT)在评价是否存在小肠梗阻、梗阻部位、严重程度及梗阻病因方面均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对继发性肠缺血也能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本文对MSCT在小肠梗阻评价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