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368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8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印度洋SST与南亚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NCEP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和JONES全球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资料,分析了南印度洋SSTA和南亚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特征。研究发现,无论是南印度洋副热带海水辐合区的SST还是赤道以北非洲西海岸附近上升运动海区的SST的长期变化趋势,除了准3-5年的变化以外,还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的变化。对于全球最显著南亚季风环流的分析表明,南亚季风环流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变化。与南太平洋SST的年代际变化相比,南印度洋SST的变化周期要相对短一些。通过分析南半球冷空气年代际活动的特征发现,冷空气与南印度洋SST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周学群  任崇 《海洋预报》1992,9(2):74-78
本文分析了10年中西北太平洋转向台风对南海冷空气的影响情况,揭示了几点事实,并对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转向台风影响冷空气过程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浙江省嵊泗县马迹山观测站1993年11月~1994年10月的实测风资料为依据,并利用嵊泗气象站同期风的观测资料及多年统计资料,对该海区的风况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马迹山观测站所呈现的风的变化规律和本区长期站——嵊泗气象站的风的变化规律颇为一致。但由于受各自地形的影响,两站间的风速存在着局地性的差异。该海区常风向为偏NNW向和偏SE向;强风向为偏SSE向和偏NW向。风向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半年盛行偏N风,夏半年盛行偏S风。冬半年的平均风速略大于夏半年。造成该海区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为冷空气和气旋(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  相似文献   
4.
数值预报产品在相似延伸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500hPa高度场的数值预报产品为初始场,用相关系数和方差等统计量作为相似参数,通过整个北半球、东半球及欧亚等三种不同范围的逐级筛选,查找历史同期的相似场,根据相似场其后5d的台风、温带气旋、冷空气和海雾等大型天气过程的逐日变化情况建立大型天气过程编码表,选择4-5个最佳历史相似场,按编码表列出初始场之后5d的天气过程变化情况,经综合,集成获得延伸预报,供旬天气过程预报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6.
根据黄河三角洲五号桩海域6级大风前后现场悬沙、沉积物和实测水流资料,研究了淤泥质粉砂海岸大风过程后泥沙分布特征和运动规律。发现大风天气海底泥沙对波浪作用反应灵敏,悬沙和底沙分布规律与波浪作用吻合,为波浪作用下海底泥沙运动的理论研究以及海区工程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好望角附近海域春季大风的几种主要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普查和分析,概括出了春季好望角附近海域三种主要大风出现时的模型图,并以一个月中逐日4次船舶测风报告为例,分析了好望角大风的某些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台风"杜鹃"影响期间福建大风天气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士兵  高珊  刘铭 《台湾海峡》2005,24(1):15-21
台风“杜鹃”影响期间,福建大风天气出现的比较早,而且范围比较大.本文通过对天气尺度的环境场、具有代表性的单站资料的对比分析,寻求大风出现的原因.还深入利用MM5模式对台风的气压场、风场、流场等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台湾地形倒槽的形成对此次大风天气出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从流场分型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台湾地形倒槽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渤海潮汐及大风作用下水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廷  王以娇 《海洋学报》1989,11(6):701-707
本文以M2,S2,K1及O1 4个主要分潮之和为开边界条件,用“ADI”法对渤海的潮位和潮流进行了数值模拟。潮位和潮流的计算值与潮汐表的预报值(或无风情况下的实测值)比较吻合。在潮汐模拟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大风影响下水位场和流场的数值模拟,亦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舒锋敏  林良勋 《海洋预报》2007,24(4):102-108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着重对8903号"BRENDA"和0601号"珍珠"两个同源地进入南海后不同路径的典型热带气旋的大尺度环境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的强弱和东移的快慢、西太平洋副高的形状变化和东退西进、冷空气的强弱和南下路径及热带气旋内部的不对称结构是造成二者移动路经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印缅槽的变化也对其路径差异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