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2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484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168篇
地球物理   291篇
地质学   1438篇
海洋学   507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ITRF2000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3.
全轨道均匀分布的小行星观测对天球参考架零点的测定,以及其它一些相关课题的研究非常有利。本文就低纬子午环的观测能力,计算分析了小行星在全轨道观测的星等范围和弧段分布,给出了可观测弧段长度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国际天球参考架的发展历史和现在射电参考架的现状—基准源选择的标准和参考架的稳定性。描述了地面上光学观测在依巴谷参考架的维持和加密的一系列工作。介绍由天体测量卫星GAIA和SIM给出的天球参考架可能逵到的精度。详述了在今后十年中地面天体测量的作用以及正在开展有关天球参考架的研究课题 ,同时也列出了我国正在和即将开展天体测量的几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笔者(1982—1984)采集了锦西富隆山奥陶系和上寒武统凤山组顶部的牙形石,鉴定出38个属,82个种。根据牙形石产出的层位及其特征,在本区上寒武统凤山组顶部至奥陶系顶部建立10个牙形石带,依次为Cordylodus proavus,Utahconus bei madaoensis, Cordylodus rotundatus—"Acodus"oneotensis,Scolopodus qadraplicatus—S. opimus,Scalpellodus tersus, Serratognathus bilobatus, S.extetus, Paraserratognathus Paltodiformis, Aurilobadus leptosomatus Loxodus dissectus, Tangshanodus tangshanensis. 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线划在Cordylodus proavus带与Utahconus beimadaoensis带之间。  相似文献   
6.
在贵州青岩剖面的青岩组之上,原被认为是拉丁期的垄头组下部的层段中发现了牙形石动物群,除少量的分枝分子外,都归属于Neogondolella属,可鉴定为4个种,即Neogondolella bifurcata,N.constricta,N.mombergensis和N.navicula.建立了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是Neogondolella bifurcata带和N.cinstricta带.牙形石面貌证明这段地层在时代上非常接近但尚未进入拉丁阶,属于安尼期中晚期,进一步的牙形石工作将很有可能在目前发现的牙形石层段的上部寻找到安尼阶和拉丁阶之间的界限,从而为青岩阶顶界的限定提供可靠的牙形石证据.此外,牙形石的发现还初步实现了青岩阶2大主导门类化石--牙形石和菊石在同一剖面的直接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形成机理——以松科1井南孔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由松科1井南孔和松科1井北孔两个钻孔组成.在松科1井南孔岩心精细描述的过程中发现嫩江组地层中发育层状白云岩和椭球状白云岩,共62层.白云岩结核垂向截面的透镜形状、结核内部上凸下凹两端收敛的层理特点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白云石的雾心亮边结构和泥灰岩被局部交代产生的"豹斑状"白云石聚集均显示嫩江组白云岩是湖相泥灰岩在准同生期被交代的产物.白云岩的形成机制是在晚白垩世松辽盆地海侵背景下Mg2 在准同生期交代由浊积事件、介形虫灭绝事件所带来的泥灰岩沉积而成.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首次发现冰楔假形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7年11月, 在祁连山东段南坡大通河上游河谷右岸的取土坑内(37°51′ N, 100°08′ E;海拔3 618 m)首次发现楔形构造, 成群分布在表层草根腐殖土之下约0.5 m深度处. 楔体呈袋状或舌状, 楔口宽度和楔体高度约在2.0~3.0 m, 宽高比值接近1. 楔体周围地层为冲洪积相碎石土堆积, 充填物为土黄色、灰黑色粉质土. 楔体两壁附近的卵、碎石长轴具有平行于楔壁的定向性, 说明这些碎石曾经受到过挤压, 据此初步判断这些楔形构造为冰楔假形. 这些冰楔假形发现对于研究该地区冻土演化和古气候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查明搭格架铯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阶段及其年龄、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硅华的矿物学与组构特征,加深了对硅华形成演化过程的认识.研究表明成矿早期,矿石中存在大量的石英,晚期全为蛋白石.粒状蛋白石自早到晚均有出现,胶状蛋白石主要出现于晚期.早期矿石出现脱水造成的菜花状、粗粒块状与粗大孔隙状构造及溶蚀结构.晚期出现细粒块状与细小孔隙状构造.在第3阶段存在硅藻Denticula属,体现出低温阶段的特征.由早到晚,矿石的SiO2呈降低趋势,而(Na2O Al2O3 K2O CaO)与Cs2O呈升高趋势,是随着矿石中SiO2有序度的降低而其它成分被保留在晶格中所致.  相似文献   
10.
根据织金一带以断裂为主体,褶皱相伴的北东向构造组合特征,将其归结为"一带、一区、一群"的基本构造格架.简述了各褶断带几何形态和构造形迹组合及动力学特征和成生顺序,指出该区地质构造是燕山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