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7篇
  免费   1089篇
  国内免费   1856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476篇
地球物理   592篇
地质学   2510篇
海洋学   314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15篇
自然地理   63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保护南极和北极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和实施了极地环境监测计划,部署了各学科监测传感器阵列;采集了多学科数据,包括海洋、大气、冰冻圈、生物圈等主题;架构了"R/V雪龙号破冰船—极地考察站—国内基地"之间的快速数据传输网络;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太阳能地面空间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系列监测系统。为了实现长期监测,达到预测和预警目标,本文针对国内外现状,在现有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中国极地环境长期监测网(Pola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China,CPEMN)。该监测网集成各监测系统并在监测指标设计上覆盖我国极地所有常规监测/观测任务,且根据国际科研动态和长期监测规划拓展了预期监测范围。最后本文利用南极普里兹湾进行的破冰导航应用示范验证了CPEMN具有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2.
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对其邻近海域的生态效应日益突出。文章结合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 研究了夏季和冬季大亚湾海域沿温排水温度梯度的浮游植物粒径结构特征, 探讨了营养物质的输入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 以期深入了解浮游植物对升温以及富营养化作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 适温条件对浮游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在极高温(36.0℃)环境下则产生抑制作用, 在排水口邻近高温区夏季和冬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均呈较低分布。交互模拟实验发现不同季节浮游植物对于温度和营养盐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夏季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比温度明显, 冬季温度的作用则更为显著。现场观测和模拟实验均显示, 水温升高和营养盐加富均可造成小粒级浮游植物 (<20μm)所占比例的增加; 因此, 升温和营养盐输入均可能导致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呈小型化趋势, 并对食物网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以及海洋渔业的产量造成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洋生态系统模型的发展,生态变量增多,众多生物过程参数量值的确定成为制约生态环境模拟的瓶颈问题,生态系统结构区域性要求模型中的生态参数具有区域差异。为探究不同海区的关键参数及参数敏感度的空间差异,本研究在渤、黄海建立了ROMS-CoSiNE物理–生物耦合的高分辨率生态系统模型,并对13种生态参数的敏感度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中部与渤海及近岸海域的敏感度差异较大。渤海敏感度最大的参数为决定光合速率的浮游植物P-I曲线初始斜率,其次为浮游动物捕食半饱和常数和浮游动物最大捕食率。而南黄海中部敏感度最大的参数为浮游动物最大捕食率,其次为浮游植物死亡率和浮游植物P-I曲线初始斜率。结合敏感度分布及浮游植物生物量收支得出,渤海水体透明度较南黄海偏低、浮游植物生长光限制较强,是引起浮游植物P-I曲线初始斜率敏感度在渤海高于黄海的主要原因。浮游动物最大捕食率及浮游植物死亡率的敏感度空间差异,受渤、黄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差异的影响,与生态系统中的高度非线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4.
杭州湾中部实测波浪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杭州湾中部一年实测波浪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波参数统计变化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统计分析了频谱特性。结果表明:杭州湾中部以小浪和轻浪为主,在各月分布较为均匀,年平均周期为2.97 s;最大一次波浪过程为冷空气影响所致,影响强度大于台风莫拉克;常浪向分布在东北至东南向,其中又以小浪出现较多,对应的波周期以2~4 s为主;强浪向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方向,对应的波周期主要分布在3~5 s;多数特征波参数之间相关关系较好;由谱分析得知风浪占多数,且以单峰为主。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和理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消除中国城乡社会经 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人口、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资源 环境、城乡统筹 6 个方面,构建了包含 24 项指标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 法,对西部 11 个省会城市 2005—2015 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研究表明:西部省会城 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可分为“高等水平”、“中等水平”、“低等水平”3 个 级别,基础设施建设是造成差异的主要驱动力。各城市不同年间的城镇化单项水平影响因素呈现 多元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有所侧重,同时兼顾城镇化质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5年以来,秦皇岛近岸海域暴发了绿潮,对北戴河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绿藻微观繁殖体在绿潮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孢子、配子、幼苗和营养片段。绿藻微观繁殖体作为绿潮的“种源”,其分布规律可以反映绿潮的“藻源”位置。本研究于2016年4-9月和2017年1月对秦皇岛近岸海域绿藻微观繁殖体的调查,探究了其分布规律以及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绿藻微观繁殖体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由近岸向远岸海域逐渐降低。绿藻微观繁殖体的数量在7、8月份最高,在冬季最低。受绿潮影响严重的海域微观繁殖体数量高于其它海域。秦皇岛近岸海域的绿藻微观繁殖体为该海域绿潮的种源,其分布规律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绿潮起源于本地。  相似文献   
7.
利用内蒙古西部12个台站的地脉动噪声数据,采用噪声谱比法研究台站的场地响应情况。分析表明,台站场地响应按曲线形态可分为3类,且可能受地形地貌、局部构造和台基状况等条件影响。对比分析噪声谱比法与Moya方法的场地响应结果发现,场地响应曲线形态基本一致,只有极少数台站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区域大部分台站的台基状况总体较好,场地响应曲线较为平坦,无明显频率放大点。  相似文献   
8.
1 IntroductionBacteriaandtheiractivitiesplayanimportantroleintheelementalbiogeochemicalcyclesandenergytransformingintheocean (Zhenetal.1 997) .DortchandPackard(1 989) proposedthatfoodwebsintheeutrophicwatersaredominatedbythebiomassofprimaryproducerswhilefoodwebsintheoligotrophicwatersaredominatedbythebiomassofmicrobes.Heterotrophicbacteriahadbeenshowntoplayanimportantroleinthedecompositionoflarge ,rapidlysinkingorganicparticleswithinandbelowtheeuphot iczone ,andfurthertoaffecttheelementaldyn…  相似文献   
9.
Using western immunoblotting, we obtained heat-shock protein 70 (HSP70) induction data and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tissues from shrimp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during thermal and immune-challenged stresses. This is probably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effects of various stressors on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in shrimp.HSP70 was prominently induced in hepatopancreas and gills, but not in muscle, eyestalk and hemolymph, when the shrimp were exposed to heat shock and Vibrio anguillavium-challenged stresses. Cold shock and WSSV treatmen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levels of HSP70 expression in all tissues examined. HSP70 induction was greatest after 2 h exposure to heat shock stress, which was elevated after acute heat shock exposure of 10℃ above ambient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温泉花岗岩体岩石学特征及岩浆混合标志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温泉花岗岩体由酸性端元的寄主岩石和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群及基性岩墙群组成。无岩浆混合作用或岩浆混合作用较弱区段,寄主岩石以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显示正常的花岗岩结构构造岩浆混合作用强烈区段。岩石的异常结构构造十分发育.矿物之间自形程度差异显著.常见包晶反应、包含结构、交代边、熔蚀边、交代蚕食的港湾状结构构造及交代缝合线、矿物镶边、斜长石异常环带和矿物残留等,多见指示岩浆混合的标志性矿物针状磷灰石。暗色微粒包体中多见寄主二长花岗岩中的捕掳晶。包体的形态、结构构造以及与寄主岩石强烈地成分交换等均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