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865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滑坡问题是当前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诸如滑体高速滑动所对应的时空界限、滑体滑动过程所产生的热效应以及空气浮托力等高速滑坡产生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成生于冰碛扇内,经一定的生物、物理、化学成矿作用,以砂金形态分布而富集成矿的金矿称为冰碛扇型砂金矿床。它具有沿造山带一定标高范围成群、成带分布,沉积物为近源且半胶结,砂金呈面状分布,并以粒金、块金为主,具胶状、浑圆状、包块状构造形态,分布极不均匀等特征。冰碛扇型砂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河成砂金矿床有本质的区别。它的成矿作用模式是:造山带下地壳富含的活化金通过新构造运动活化的断裂运移地表,经地下流体和地表流体的迁移聚集到冰碛扇这一封闭稳定的生物、物理、化学障环境中,主要经高效聚金微生物有机胶体成矿作用沉淀、再生加大形成砂金,逐步富集成矿床。而红色磨拉石建造中风化离解的Fe,Mn物质对沉淀环境pH值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冰碛扇型砂金矿床在我国西部造山带内广泛分布,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是砂金矿床中一重要类型,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Many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developed at alluvial fans. With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in population,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groundwater are often damaged by over-exploitation in these areas. In order to realistically assess thes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their sustainability, it is vital to understand the recharge sources and hydrogeochemical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in alluvial fans. In March 2006,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were sampled for major element analysis and stable isotope (oxygen-18 and deuterium) compositions in Xinxiang, which is located at a complex alluvial fan system composed of a mountainous area, Taihang Mt. alluvial fan and Yellow River alluvial fan. In the Taihang mountainous area, the groundwater was recharged by precipitation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Ca–HCO3 type water with depleted δ18O and δD (mean value of −8.8‰ δ18O). Along the flow path from the mountainous area to Taihang Mt. alluvial fan, the groundwater became geochemically complex (Ca–Na–Mg–HCO3–Cl–SO4 type), and heavier δ18O and δD were observed (around −8‰ δ18O). Before the surface water with mean δ18O of −8.7‰ recharged to groundwater, it underwent isotopic enrichment in Taihang Mt. alluvial fan. Chemical mixture and ion exchange are expec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hemical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in Yellow River alluvial fan. Transferred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groundwater in the Yellow River alluvial fan in the south of the study area, and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groundwater (mean value of −8.8‰ δ18O)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ransferred water (−8.9‰), increasing from the southern boundary of the study area to the distal end of the fan. The groundwater underwent chemical evolution from Ca–HCO3, Na–HCO3, to Na–SO4. A conceptual model, integrating stiff diagrams,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recharge sources, chemical evolution, and groundwater flow paths in the complex alluvial fan aquifer system.  相似文献   
4.
伊通盆地梁家地区奢岭组混源扇三角洲内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万忠  孔敏  宋志峰 《地球科学》2008,33(3):365-371
伊通盆地梁家地区(二号断层上盘)钻井揭示奢岭组是该区主要的油气富集层,目前研究结果认为奢岭组储集层是由两个方向的扇三角洲混合沉积形成,但由于资料有限,应用常规方法无法清楚地认识两个不同方向的物源混合沉积的扇三角洲的内幕特征以及这两个物源如何动态地控制着砂体的分布,影响了对该区油气储集层的深入认识.应用地震和地质资料,在波阻抗反演结果二次解释的基础,解析了这两个混合物源扇三角洲的内幕特征和演化特征,得出3个结论:(1)伊通盆地梁家地区奢岭组至少有4期扇三角洲沉积,每期扇三角洲的沉积范围由下向上逐渐扩大,反映了基准面逐渐下降的过程;(2)奢岭组的4期扇三角洲是由两个物源混合沉积形成,这4期扇三角洲逐渐由受从二号断层来的物源控制为主,变为由受从北东方向来的物源控制为主;(3)基于波阻抗体进行的砂层组解释和分析,能够清楚地分析扇三角洲沉积体的内幕结构,是应用波阻抗进行高分辨率地震分析和应用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沸石强化过滤的中试及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型水处理材料沸石强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进行了中试和生产性试验,并与石英砂滤料做了对比.中试结果表明粒径为0.80-1.20mm沸石对浊度、氨氮、有机物都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过滤时的水头损失、反冲洗强度明显小于石英砂,不仅能满足反冲洗要求,还可节省反冲洗水量,降低运行成本.在生产性试验条件下,沸石对浊度、氨氮、耗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95%、83%和39%.因此,在当前水源水遭到污染的情况下,用沸石替代石英砂滤料可明显改善水质,在不增加处理构筑物的情况下,对给水处理工艺可起到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核三段湖底扇与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店地区处于泌阳凹陷中部,属于深水沉积区,含砂率多数在20%.该区核桃园组三段Ⅲ~Ⅵ砂组可识别出湖泊相和湖底扇相,具有较为典型的重力流沉积特征.在取心井段中可寻找到液化流、滑塌、拉裂与掉落岩块的滑动证据;此外,发育砂纹层理、泄水沟构造及渫状构造,后二者见于鲍玛序列C段,它们和砂纹层理伴生,这些岩块的上下层均为鲍玛BE段组合的浊积岩所构成的平整岩层.层拉平的地震剖面也表明核三段Ⅳ砂组中的平行、亚平行地震相之间夹有透镜状或波状、眼球状反射结构,平行、亚平行反射解释为深水背景泥沉积,而波状与眼球状反射为典型的湖底扇.  相似文献   
7.
渤海中南部悬浮物海洋调查资料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悬浮物 (SPM)的研究目前已引起诸多学者关注。作者利用 1998和 1999年的中德合作海洋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主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 :研究悬浮物与透明度的关系 ;研究悬浮物与浊度的关系 ;估计海底剪切速度。并为研究悬浮物输运提供资料和作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8年南海东部陆坡69号柱样、深海盆149号柱样、南部岛礁323号柱样沉积物的粒度、化学、古生物、矿物等鉴定分析测试资料,分析了南海东部海域发生浊流沉积的地质背景、产生浊流沉积的条件和诱发因素,进而发现南海东部浊流沉积发育,在南北陆坡及中部深海盆地均有浊流沉积层。从其出现层位看,为氧同位素2—4期,即晚更新世中晚期。从浊流沉积出现层数分析,具有自北向南浊流发生频次减弱的趋势。从浊流沉积物成分看,南海东部浊流沉积物具有多样性,北部陆坡以陆源为主,中部深海盆以陆源及火山源为主,南部岛礁以生物源为主。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博兴洼陷西部沙三段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以基准面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分析技术,对博兴洼陷西部沙三段开展层序地层分析工作。在博兴洼陷沙三段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和4个较大规模的洪泛面,由此将研究层段划分为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3级层序),并通过长期旋回内部次级转换面的识别,细分出8个中期旋回(大致相当于4级层序)。通过对比建立了研究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各层序的地层发育特征。以层序格架为基础,探讨了研究区各层序的沉积演化特征,建立了辫状三角洲—浊积扇层序发育模式,认为研究区辫状三角洲和浊积扇均具有加积作用特点;斜坡区为辫状三角洲发育区,而洼陷区为浊积扇发育区;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降期辫状三角洲发育,上升期浊积扇发育;浊积扇体的发育规模与湖泛规模相关。综合分析认为,浊积扇是形成岩性圈闭的主要储集砂体类型,其发育的有利层位是MSC8、MSC7、MSC6、MSC5旋回的上升半旋回,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是博兴南部斜坡坡折带之下的洼陷区。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扇的平面形态可用规划的几何图形来模拟。在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小江流域和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52个泥石流扇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种泥石流扇的平面形态:中国西南地区的“等腰三角形+半圆形”泥石流扇和意大利东北部的“几何扇”。用统计分析建立了两组泥石流扇和泥石流流域之间的形态度量关系。通过两个研究区域的对比,两个流域参数:流域面积和主沟比降确定为影响泥石流扇平面形态和面积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