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相位激电测深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激发极化方法一直是有色金属矿产勘查的主要手段,国内大多使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较少。相位激电法采用选频测量,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强,近些年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一直使用相位激电测深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在使用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偶极-偶极或单极-偶极测量装置,其中偶极-偶极测量装置主要用于普查阶段,单极-偶极装置采用常规高密度电法的布极方式,主要用于详查阶段。这里以具有代表性的高阻高极化、低阻高极化矿体上的应用结果为例,说明偶极-偶极和单极-偶极装置相位激发极化测深的应用效果,以及在实际找矿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应用实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前对电法的探测深度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电法有时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与常规电法相比,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具有探测深度大、设备相对轻便和横向分辨率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地热资源、水文地质、有色金属矿产和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之中,并取得了令人十分满意的实际应用效果。这里介绍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应用实例和应用成果,这些实例基本函概了目前电法的主要应用范畴,常规电法难以胜任的地质调查工作。实例中包括断陷盆地型地热资源和深部基岩裂隙水调查,危机矿山深部找矿和复杂地形条件下铁路隧道工程勘查。  相似文献   
3.
粉末冶金在探矿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粉末冶金技术及产品在探矿工程中的应用,回顾了硬质合金钻进的历史;讨论了粉末冶金技术在金刚石钻头制造中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年的进展,综述了钎头用硬质合材料新发展-梯度硬质合金和铁镍代钴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4.
随着有色金属采选建设项目的增加,选矿生产的耗水量日渐为公众及管理部门所关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除精矿粉中会带走精矿重量约10%的水分外,绝大部分排放水是尾矿矿浆经输送至尾矿库澄清后排出的。因此从环境保护及提高水的利用率角度考虑,选矿废水应回用,而尾矿的排放方式又对生产用水回用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京英  孙延绵  付水兴 《地质通报》2009,28(203):171-176
国内有色金属产消高速增长,国产原料供应严重短缺。国内铜产量约70%、铝产量约50%、铅产量约30%、锌产量约10%、镍产量约40%依靠进口原料生产,优势矿产锡也开始步入进口原料的行列。矿山开采消耗有色金属储量的速度快于矿产勘查新增储量的速度,矿产资源紧张形势依然严峻。应实施矿产资源全球配置战略,同时继续加强对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提高国内资源的保证程度。  相似文献   
6.
李赛 《地质与勘探》2022,58(5):1001-1015
华南板块是中国东部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中生代玄武岩,这些玄武岩为研究华南岩石圈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前人对华南中生代玄武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玄武岩的源区性质以及构造环境等认识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系统性分析了华南宁远、道县、长城岭、白面山、汝城等地区中生代玄武岩的主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组成,获得如下主要认识:(1)华南中生代玄武岩主要由碱性和亚碱性玄武岩组成,其SiO_(2)和全碱(Na_(2)O+K_(2)O)含量分别为42.81 wt%~55.54 wt%和1.6 wt%~5.97 wt%;(2)除了宁远玄武岩具有OIB微量元素特征,华南中生代玄武岩具有岛弧玄武岩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3)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华南中生代玄武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部分熔融,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未遭受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Ni-MgO正相关、CaO/Al_(2)O_(3)-CaO正相关和Eu无明显异常表明华南中生代玄武质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结晶,但无明显的斜长石结晶;(4)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华南中生代玄武岩为EMⅡ地幔源区,其源区可能有洋壳沉积物的参与;(5)华南中生代玄武岩可能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的大陆板内环境;(6)华南岩石圈改造可能与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板块的交代作用有关,后者所释放的酸性熔体/流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最终造成了华南岩石圈物理化学性质的强烈改变;(7)古太平洋俯冲板块可能对华南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多金属成矿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释放的熔体或流体为矿石活化和迁移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Tianshanbeilu is the largest Bronze Age site in eastern Xinjiang, China. Stretching across the entire second millennium BC, it performed a prominent role in connecting the Hexi corridor, Central China and the steppe. A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metallurgical tradition and the metal supply network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its multi-connected nature. This paper offers a new set of chemical and isotopic data on the copper-based objects at Tianshanbeilu, including alloying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impurities) and lead isotopes. Combin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arsenic and antimony reveals that arsenic was introduced to copper partially due to the use of specific minerals tethrahedrite-tennantite. Lead isotopes demonstrate that multiple sources of copper were employed at Tianshanbeilu and a majority of them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mon lead, which appears rather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Hexi corridor, but highly consistent with local ores. Surprisingly, one object at Tianshanbeilu contains the well-known highly radiogenic lead. This object undoubtedly marks the westernmost boundar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ighly radiogenic lead. We also anticipate that more lead isotopic analyses in NW China will further contribute to the study of the highly radiogenic lead in Central China.  相似文献   
8.
Vertical migration of elements from mineral deposi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e is currently widespread interest in the exploration community worldwi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to locate deeply buried mineralis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geochemical methods, some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 using the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mobile and weakly bonded forms of elements (MWBE) in overburden. Studies in Russia commenced in the 1960s, and have continued in Russia and in other countries to the present time.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examples of 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research carried out in Russia, specifically by members of VITR and then VIRG NPO Rudgeofizika (St. Petersburg). In particular,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MWBE anomalies and rates of MWBE migration are illustrated, with reference to several case studies in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for base metal and precious metal deposits.  相似文献   
9.
初论湖南省主要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成矿谱系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确立湖南境内区域地质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8个矿床成矿系列,2个亚系列,反映了一个完整的四维体系中形成一组矿床的自然组合和矿床成矿系列形成一定阶段内的地质环境,从而揭示出本区成矿物质在区域地质构造不断演化过程中的行为,即成矿物质组成的变化分散或富集的规律,以及区域成矿的继承性或突发性等。  相似文献   
10.
初论湘南地区中酸性花岗岩类与有色金属矿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地区发育加里东、印支及燕山三期两类即转化型和混合型中酸性花岗岩,燕山期中-小型花岗岩类岩体为有色金属的重要成矿母岩,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具有不同的成矿专属性。依据花岗岩类的岩石化学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对比和分析研究,认为本区成矿专属性与成矿岩体的氧原子饱和度有关,氧原子数与分子总数比大于1.98,表现为W,Sn及稀有金属;小于1.97多表现为Cu,Pb,Zn。同时,用热流体动力理论解释了本区矿体产出的偏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