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论文中的插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根据地质科技期刊对其插图的要求,应用各种绘图软件制作插图,经对比认为MAPGIS是一种方便、快捷、功能强大、最适合制作地质插图的矢量化软件。  相似文献   
2.
岩体动力失稳终止点、能量释放量解析解与图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岳  王志强  吴敏应 《岩土力学》2006,27(11):1915-1921
以精确和近似突变模型方式,按Ⅱ体的步调,给出了岩体系统动力失稳弹性能释放量的解析解和图解;将地震、岩爆前后阶段岩体系统稳定性的定性认识提高到定量描述;严格确定了岩体系统弹性能瞬间释放终止点位置,为计算地震效率、研究释放的地震能量级、地震应力降、震后断层错距和围岩弹性应变恢复量提供了科学依据。系统失稳时具备对外界做功的本领,地震波能便是失稳的岩体系统以破坏性方式对环境做功。给出的弹性能释放量图解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量,为确定岩体动力失稳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折迭突变模型给出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3.
张泽标 《贵州地质》2000,17(3):183-186
本文介绍了地质插图系统的研究和设计的环境和设计原理,首先,分析了地质插图的复杂性,其次,讨论图形如何分类,分析各种地质要素,建立各种模块来实现地质需求,最后,阐述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系统主要解决各种地质报告和书籍的图文编辑中图形的生成、编辑和最终成果提供的Windows位图等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安砂水电站建成以来,大坝左岸边坡仍有掉块现象。文章通过分析原有资料和实地调查,对存在问题的左岸和厂房后边坡,进行地质构造、岩石结构情况研究,综合考虑其构造地貌、坡度、地下水、岩石中缓倾角断层、节理或地层层面相互作用,引入同时考虑地震力E和重力W共同作用下,岩石结构面组合稳定性图解分析等方法,对大坝左岸近坝岸坡进行地震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结果认为:大坝左岸岸坡高陡岸坡的上段、中段剖面中的一些结构面及组合面存在下滑及接近下滑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基于构成要素的预报方法——配料法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俞小鼎 《气象》2011,37(8):913-918
文章概要介绍了1996年由Doswell等人提出的"基于构成要素的预报方法",即所谓"配料法"的主要思路。通过与常用的传统预报方法"流型辨识方法"进行比较来说明"配料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利用实际雷暴生成的例子演示配料法的应用;强调"配料法"和"流型辨识方法"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同时对有关"配料法"的一些误解进行了澄清。  相似文献   
6.
岩浆混合花岗岩主要是指壳源酸性岩浆与幔源基性岩浆,经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复杂混合花岗岩类。两类岩浆混合及成岩过程中,有显著的元素迁移、成分交换和双扩散。被誉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示踪剂的微量元素,是岩浆混合、成岩作用及岩浆演化这一过程的最好记录,因而其参数和有关图解可提供岩浆混合的成因判别信息。以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为例,介绍了微量元素岩浆混合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讨论了成岩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双扩散特征,得出了Sr-微量元素组合图解方法,极容易对岩浆混合花岗岩的成因进行区分和识别,这一方法为岩浆混合花岗岩的直观判别、图解化分类以及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JU函数的建立,JU变换方法的定义、计算式,离散JU变换计算式等基本理论。为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和正确性,本文列举了在应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解释中的几个简单例子,并进行了变换处理计算。在这些实例中,不但能以显函数计算式的方法进行解反演问题,而且计算简捷,结果精确度高。由此可以看出,本方法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解释中独具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地质科技期刊论文中的插图种类较多,不规范问题也较多;提出了地质科技期刊论文中主要类型插图图件的规范化制图原则,可对地质类期刊论文插图编绘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剑 《矿产与地质》2004,18(4):376-379
论述了由瞬变电磁法(TEM)测得的异常绘制深度视电阻率断面图和等标高视电阻率平面图并建立地下三维地电空间的TEM图示新方法。通过实例证明这种方法应用于寻找具有一定深度的盲矿体及解决隐伏工程地质问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油藏动态分析与矿场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以大量的动静态资料为基础,从单井分析入手,对温-米油田各区块以及全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符合本油田实际情况的产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产量递减的主要因素,预测了各区块及全油田1998年的老井产量,应用自然递减理论图版,定性地评价了温-米油田4个主力区块的开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