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31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产资源开发导致了地下水失衡,地下水失衡又给矿产开发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矿产资源开发与地下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通过对内蒙古鲁新井田典型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分析采矿导致地下水失衡机理,深入剖析矿井开采充水条件及矿山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合理提出了促进矿产开发与地下水保护相互协调的对策建议,为实现"采矿保水"协调统一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为类似地区矿产开发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趋利避害,保障生产安全,保护地下水环境安全,实现资源绿色开发有较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依据模糊集合理论,提出了反求水文地质参数的一种新方法,即用模糊模式识别评价计算水位与观测水位的拟合程度,依模糊ISODATA聚类法的原理建立目标函数,以相应的聚类中心作为要求的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水文地质条件,对浸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地球化学模式证明传统的酸法和碱法浸铀试验不适合十红滩铀矿床,并对浸铀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4.
淮南煤田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士荣 《安徽地质》2008,18(3):221-225
淮南煤田为全隐蔽煤田,松散层厚度大,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通过大量的勘探资料及生产矿井的开采成果,对影响煤层开采的地下水进行了分类,并对其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为新区的建井与开采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中高浓度的铵态氮对生活饮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相比较硝态氮,高浓度的铵态氮不仅有各种人为来源,天然沉积环境更是造成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本文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运用数理统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研究区高铵地下水的赋存环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NH4+质量浓度介于未检出~180 mg/L。研究区1539组地下水样品中,NH4+质量浓度大于10 mg/L的高铵地下水69组,其中含NH4+质量浓度大于30 mg/L的高铵"肥水"23组。对比2005-2008年历史水化学数据,2009-2018年新增建设用地孔隙含水层高铵地下水样品比例增加25%。高铵地下水呈斑块状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区第四系底部低洼的基底、洼地等退积层序发育的淤泥质含水层中。淤泥层等富含有机质和总有机碳的沉积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铵层",有机氮的矿化是三角洲平原区城市化孔隙含水层中高铵地下水的主要驱动力。城镇化扩张引起生活污水及富铵工业废水的泄漏入渗是城乡结合部高铵地下水铵氮的重要来源。三角洲平原区中性至弱碱性富含有机质的还原环境是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风化溶滤、阳离子交换吸附、海陆交互作用是珠江三角洲高铵地下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中的水文地质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经验,讨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中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过程、方法和作用,同时对水文地质参数的获取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The groundwater table has been declining at a rate of 0.65 m/yr in Luancheng County since large scale groundwater extraction carried out in the 1960s. The drop of precipitation,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output, variations of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the headwater area all tie up with the decline of the groundwater tabl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Luancheng County, a three-dimensional groundwater flow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county’s groundwater flow through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using Visual Modflow software. We divide the research field into four parts after analyzing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Based on parameter calibration and adjustment using measured data,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specific yield were simulated. Using the calibrated model, we analyze the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potentialit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groundwater.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if we decrease the amount of water extracted by 0.14xl08 m3, the average groundwater table of the five observation wells in December will rise by 0.33 m; (2) if we decrease the water by 0.29x 108m3, the average groundwater table of the five observation wells in December will rise by 0.64 m; and (3) if we increase the water by 0.29 x 108m3, the average groundwater table of the five observation wells in December will decline by 0.45 m. So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controlling the agricultural water us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event the decline of groundwater table.  相似文献   
8.
双鸭山矿区矿井充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双鸭山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多年生产实践资料(矿井涌水量与其相关因素——地貌、采掘深度、回采面积、巷道长度、岩性、构造、降雨的关系),阐述了矿区充水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含水砂层覆盖下采区进行水文地质勘探的重点及开采含水砂层覆盖下煤炭资源的主要防治水措施,对同类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开采煤炭资源具有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R- andQ-mode factor analysis is applied to 51 ground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wells drilled in the Plio-Pleistocene aquifers of NW Achaia, Greece. The purpose ofR- andQ-mode factor analysis application is to identify (i) the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pattern, and (ii) the deterioration of groundwater quality. Sixteen 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s are us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ir importance and to provide significant insight into their correlations. In theR-mode factor analysis, a six-factor model is suggested which can explain more than 77.5% of the total varianc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factor at every site (factor scores) also is computed. Maps are constructed showing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factor scores. From these maps, the high salinity areas are delineated (seawater intrusion, possible appearance of halite layers) and the areas with elevated contribution of karastic-water are defined. Using theQ-mod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he meaning of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in groundwater quality characterization i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0.
根 据 开 滦 集 团 赵 各 庄 矿 业 公 司 水 文 地 质 情 况 和 居 民 用 水 的 现 状 ,提 出 全 天 供 水 的 新 观 念 ,即 将 全 年 需 集 中强 排 的 水量 变 为 人 们日 常 生 活 的用 水 量 ,既 解 决 了 分 时 间 段 供 水 给 职 工 生 活 造 成 的 不 便 ,提 高 了 人 们 的 生 活 质 量 ,又 合理 的 利用 了水 资 源,而且 还可 以 降低 奥灰 水 对安 全生 产 的威 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