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481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249篇
地质学   1307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基于GPIB接口的计数器数据采集与控制软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Windows平台上 ,使用VC 6 .0开发了一套基于GPIB接口的计数器数据采集与控制软件 ,其特点是采用了多线程机制 ,可实现对计数器的控制 ,以及数据的采集与实时显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由8031单片机控制的LED发光二极管阵列构成的电子显示屏显示原理、显示屏数据锁存、驱动接口电路、键盘接口电路、字模存放电路及软件框图。  相似文献   
3.
A variety of measures of organic matter concentration and quality were made o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top few mm of intertidal mudflat sediment over the course of a year, in order to asses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biolog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influences on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Winter and summer were times of relatively fine-grained sediment accumulation, caused by biological deposition or stabilization processes and resulting in higher organic matter concentrations. Stable carbon isotope and Br:C ratios indicated a planktonic source of bulk organic matter. Ratios of organic carbon to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sediments were consistent with an organic monolayer coverage of sediment grains. Correction for changing grain size during the year showed no change in the organic concentration per unit surface area, in spite of organic matter inputs by in situ primary production, buildup of heterotroph biomass and mucus coatings, and biodeposition of organic-rich seston. There were also no indications of changes in bulk organic quality, measured as hydrolyzable carbohydrates and amino acids, in response to these biological processes. It is concluded that biological processes on a seasonal time scale affect the bulk organic matter of these sediments via a modulation of grain size rather than creation or decay of organic matter.  相似文献   
4.
提要 本文详细讨论了一种三维重力位场快速正反演方法。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算法作了行之有效的改进,通过对反演中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各种理论模型试算,得出保证迭代反演稳定收敛的准则,编制出可在微型机IBM—PC上运行的人机对话式自动正反演程序。本文还对各种不均质模型进行了模似计算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含油气沉积盆地的双层界面构造研究,揭示出了储油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震折射液的虚拟射线理论,根据该理论,只要已知地表层的速度,即可直接由折射波信息提取地震参数,从而可实现折射界面的反演。 文中通过实际介质模型的计算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The architecture of macrofaunal burrows and the total area of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created by biogenic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Donggeomdo tidal flat on the west coast of Korea. Resin casting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recover burrows of four dominant species, Macrophthalmus japonicus, Cleistostoma dilatatum,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and Periserrula leucophryna, and whole burrows within the casting area at three sites in different tidal levels.P. leucophryna excavated the largest burrow in terms of a surface area among them. In the case of whole burrow casting,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biogenic structure was extended into deeper and expanded more greatly at the higher tidal level. In the uppermost flat, the burrow wall surface area within sediment was more extensive than the sediment surface area. Increased oxygen supply through the extended interface could enhance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organic carbon and also change the pathways of degradation. Quant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ended interface and mineralization rate and pathway requires more extensive study.  相似文献   
7.
于1991-1995年间5次在云贵高原泸沽湖、洱海湖和贵州阿哈湖、百花湖的湖心采集沉积物柱芯、界面水和湖水样品,通过其pH值和HCO-3浓度剖面及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的研究,首次定量评估高原湖泊界面扩散作用上覆水体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某些湖水寄宿时间相对较长、湖水深度相对小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是水体碱度的重要来源之一;湖水寄宿时间较短、深度较小的湖泊,界面扩散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
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1-1995年间5次在云贵高原泸沽湖,洱海湖和贵州阿哈湖,百花湖的湖心采集沉积物柱芯,界面水和湖水样品,通过其pH值和HCO3浓度剖面及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的研究,首次定量评估高原湖泊界面扩散作用上不体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某些湖水寄宿时间对较长,湖水深度相对小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是水体碱度的重要来源之一,湖水寄宿时间较短,深度较小的湖泊,界面扩散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地。  相似文献   
9.
运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电化学脱盐处理对钢样-砂浆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电化学脱盐处理后,钢样-砂浆界面的微观形貌特征与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气田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计算模拟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对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分布区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和珠江口盆地内的断裂构造是天然气向海底渗漏的通道,为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提供了物源;盆地内巨厚的第四纪富有机质沉积也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细菌成因生物气源。在海底温度2-16℃范围内,琼东南盆地气田10种天然气和珠江口盆地气田18种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压力有比较大的范围,随温度增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压力增高;盆地间和各天然气样品之间形成水合物的压力均是不一致的。在南海海水平均盐度3.4%条件下,结合海底温度与水深变化资料,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稳定分布的海区是不同的,珠江口盆地小于230m水深的海区没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230-76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应该在大于860m水深的深水区;在琼东南盆地水深小于320m的海区不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320-65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大于650m水深的海区是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