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空气扰动技术对地下水中氯苯污染晕的控制及去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位空气扰动技术(air sparging,AS)是去除饱和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首先利用二维砂槽研究曝气量与空气饱和度、影响半径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曝气量可以增大地下水中的空气饱和度以及曝气影响半径,但二者的增幅与曝气量的增幅不成比例,随着曝气量的增加,二者增幅减缓。又利用砂槽研究了在水力梯度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曝气量对氯苯迁移和去除效果的影响。空气的注入降低了影响区域的渗透系数,减缓了地下水的流动,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物的迁移。未曝气时,130 h以后,氯苯随地下水流迁移出砂箱的比例为19.7%,而曝气量为0.1、0.2 m3/h时,此比例仅为3.6%和0.9%;与此同时,AS对氯苯的去除率分别为68.2%和78.6%。这说明AS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物的迁移和去除,曝气量较大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3.
空气扰动技术修复氯苯污染地下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验室一维砂柱模拟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空气扰动技术(air sparging,AS)修复氯苯污染地下水的效果,包括介质渗透性、曝气方式、共存污染物、残余饱和态氯苯。结果表明:介质渗透性极大地影响着AS的效果,渗透系数越大,去除效果越好。对渗透系数为10-5m/s数量级及其以下的介质应用AS较为困难;在曝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对于渗透系数为5.1×10-4m/s的中砂,脉冲曝气较连续曝气效果好,对于渗透系数为6.2×10-3m/s的粗砂,2种曝气方式效果相仿;苯和氯苯共存时各污染物的去除存在协同作用;AS对残余饱和态氯苯的去除存在着明显的拖尾效应。  相似文献   
4.
罗泽娇  李龙媛  余江 《地球科学》2015,40(5):933-940
为探索低浓度乙醇溶液中氯苯(Chlorobenzene,简称CB)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以武汉市某化工厂受CB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开展了淋洗条件筛选、最佳条件的验证和解吸动力学研究3组实验.优化出的最佳淋洗条件为常温、液土比(mL/g)为25∶1、淋洗液中乙醇体积浓度为10%、淋洗时间为2 h;在最优淋洗条件下,CB的提取率为90%;且CB解吸规律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以低浓度乙醇为淋洗剂修复受CB污染土壤,不仅可实现污染土壤修复的目标,同时还能够保留土壤功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蒸汽注射法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并对包气带非水相液体(NAPLs)污染修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修复方法。为了探讨热蒸汽在非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特征和蒸汽注射技术修复氯苯污染土壤的效果,本文通过一维模拟柱分别开展了热蒸汽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实验和蒸汽注射修复氯苯实验。研究表明:模拟柱中给定点处温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环境温度段、升温段和饱和蒸汽温度段3个阶段,随着温度锋面向下迁移,其迁移速度逐渐减小;模拟柱中的压力分布在蒸汽覆盖区域且空间分布呈线性规律,给定点处的压力随时间先增加后趋于平稳;实验结束后测得的水饱和度随蒸汽迁移距离的增加逐渐增加。在注入蒸汽质量流量为0.3 kg/h和氯苯初始质量分数为56.8 mg/kg的条件下,热蒸汽修复细砂中氯苯3.5 h后去除率达98.0%。模拟柱底部因蒸汽冷凝水达到饱和而产生出流液,出流10 min时出流液中氯苯最大质量浓度达到152.98 mg/L,70 min后出流液中氯苯质量浓度低于7.00 mg/L;介质中氯苯质量分数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最大残留量为0.36 mg/kg。蒸汽注射法有效地改善了SVE(土壤气相抽提)法"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