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江西新余铁矿田铁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书明 《地质与勘探》2011,47(2):187-196
本文总结了新余铁矿田矿层和含铁岩系变化特征、矿层顶板、底板和含铁岩系标志层特征以及矿田东、中、西段构造特征,分析了铁矿的沉积成岩作用以及构造演化历史,解释了新余铁矿田的各种成矿地质特征,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说明矿田成矿地质系统的内在规律,认为该矿床属于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其物质成分较稳定,体现出规律性的变形...  相似文献   
2.
在简单介绍新余市的自然条件和水文地质概况的基础上,采用DRASTIC方法对评价区的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进行评价,根据相对程度将其划分为防污性能好、防污性能较好、防污性能中等、防污性能较差和防污性能差5个等级区,为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末次冰期鄱阳湖西南缘地区的风尘堆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鄱阳湖湖滨沙山是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季风活动所产生的风成沙丘沉积体。在调查鄱阳湖沙山的过程中,发现位于鄱阳湖南部沙山下风方向的丰城—樟树—新余一带岗丘顶部几米厚的第四纪堆积地层,虽然颜色明显偏红,但地层性状及沉积学特征却与北方风成黄土及宁镇下蜀黄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具代表性的新余打鼓岭剖面进行分析,确认其成因系风力搬运而成的粉尘堆积。结合冬季风路径上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初步提出鄱阳湖沙山与新余一带风尘红土堆积是在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冬季风作用所形成的风沙-风尘堆积系统。鄱阳湖风成沙丘及其西南缘风尘沉积的发育是晚更新世末期江南鄱阳湖区气候环境恶化的佐证,也是对我国西北地区沙漠-黄土堆积过程的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4.
江西新余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华北BIFs铁矿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红  朱祥坤  孙剑 《岩石学报》2014,30(5):1279-1291
本文报道了新余和华北BIF铁矿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测试结果:新余和华北地区BIF铁矿的化学成分均主要由Fe2O3T和SiO2组成,它们的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呈现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分馏模式。与华北BIF相比,新余铁矿具有更高的Al2O3和TiO2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稀土总量,以及更低的Eu异常和Y/Ho比值,这些特征均表明,与华北地区相比,高温热液对新余地区BIF的贡献不明显。铁矿无明显的Ce负异常和Fe同位素组成为正值的特征暗示了铁矿沉淀时的海水为低氧逸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新余式铁矿中深部铁矿勘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中铁矿田(新余式)铁矿位于南华造山带北缘,武功山 — 北武夷山隆起带西段武功隆起东南侧的神山背斜南翼.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现航磁异常,随即开展勘查工作,至80年代末,查明铁矿资源储量5亿多吨.但认为铁矿成因是沉积变质型,在走向上延伸大于60 km,倾向延深小于1 km.笔者认真总结了新余式铁矿田矿床成因特征与成矿规律及对典型矿区构造特征的研究,认为区内变质岩原岩主要形成于优地槽海底火山喷发环境,是火山-沉积变质型硅铁建造的铁矿床.因此,铁矿层所在的地层是寻找该类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矿层形态呈“红绸舞”式,一般具有“浅繁深简”的特征.文中重点对“红绸舞”式褶皱展开研究,认为在矿区内铁矿层次级褶皱具有规律性:平面上每100~300m出现一个“台阶”.“台阶”是由一个背形和一个向形组成,影响垂深40~300m.平面与垂向“台阶”间距规律自北向南,由浅到深,均是由小到大.这组背向形是矿区的二期构造,北西向展布,呈左行雁行排列.二期褶皱是在固流作用下形成的不同规模、形态各异、简繁更迭的各种不协调褶皱为特征.其核部铁矿层厚度较大,一般是翼部铁矿层厚度的2~12倍,一般在二期褶皱构造的轴部及转折端附近铁矿体形态复杂,更次一级小褶曲十分发育,其厚度也随之增大,倾向延伸也增大,是铁矿层赋存的有利构造部位.矿区所控制的铁矿层延深大于2.6km.在总结区域与矿区铁矿勘查经验的基础上,文中提出“就矿找矿和寻找有利构造部位相结合”的找矿模式,给赣中铁矿田新余式铁矿未来边深部(第二找矿空间)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新余铁矿田同期大小褶皱形态、空间定向的相似性以及含铁岩系地层多层次物质系统铁质的规律性分布。应用地质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通过小构造的精细研究来解释和推测大型构造并对隐伏矿体进行预测,如何回归分析找出全铁品位和磁性铁品位的协变关系,并据此计算出磁性铁品位。笔者旨在以地质系统律和地质全息律为理论依据为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相关地质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万冉冉  李婷 《测绘通报》2021,(4):136-140
政务信息共享服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行业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数与地理信息存在关联,其地理信息主要通过地址字段存放。但各部门由于收集口径、采集时间、采集标准等不同,对于地址信息的表述不一致,因此不同部门的政务信息难以汇聚至统一的地理位置,或者信息汇聚后,由于汇聚类型单一无法开展多数据源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因此,本文以智慧新余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建设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地名地址匹配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方法,其不仅提高了政务信息的整合效率和共享开发水平,而且与地理实体进行融合挂接后,政务信息可做到“以图规划、以图分析、以图成文”,促进了跨层级、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