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1.
以大别造山带南部菖蒲地区为解剖区,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分析,建立了包括浅变质岩层、超高压变质岩片在内的构造地层序列—岩片组合。对其组成特征、界面性质、形成时代、变形序列等,进行了较系统阐明,并对叠加褶皱型式及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超高压带中变质花岗岩特征:(1) 岩石组合较单一,以二长花岗岩( 原岩) 为主,缺乏中基性岩和正长岩类;(2) 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保留残存的岩浆岩组构;(3) 与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石有明显侵入接触关系,并可见有其捕虏体;(4) 岩石化学表现为富硅、富碱、贫钙、贫镁等特征,一般地SiO2 > 76 % ,( Na2 O+ K2 O) > 8 % ,CaO< 0 .5 % ,MgO < 0 .4 % ;(5) 痕量元素表现为Zr 、Y、Nb 、REE 含量高,Sr 、Sc 、V、Ni 等低;(6) 变质矿物组合为斜长石+ 石英+ 钾长石+ 白云母+ 石榴石+ 绿帘石,属于低角闪岩相。(7) 锆石U - Pb 同位素年龄值为685 ±41 Ma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为A 型花岗岩,更接近A2 亚类。变质A 型花岗岩的确定,对进一步认识大别山的大地构造演化、榴辉岩等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折返机制等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胡受奚  叶瑛等 《岩石学报》2001,17(3):425-435
海西期末形成的初始欧亚板块,从三叠纪(250Ma)开始,便与古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发生强烈的挤压碰撞作用和俯冲作用,及由此引起的远距离效应使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从中生代开始成为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作用及构造环境的演化是控制胶东地体等大多数中生代榴0辉岩等变质岩类,花岗岩类,火山岩类,煌斑岩类以及金等矿床形成和使它们出露地表的重要因素,胶东地体中富钾的钙-碱性煌斑岩类的特征与其它活动大陆边缘和造山带中金矿有关的煌斑岩很相似,例如呈脉状产出,晚期侵位,强烈的自变质,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挥发分,高的金含量,高的LREE/HREE和^87Sr/^86Sr比值,低的^143Nd/^144Nd比值,与花岗岩类,橄榄安粗岩,酸性脉岩以及热液金矿床的密切共生及它们这间与富集地幔楔的成因联系等,这些都表明它们与板块或板片俯冲过程中的去气,去碱,去ILE作用或壳-幔物质交换作用及由此形成的富集地幔楔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脉状”榴辉岩的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榴辉岩广泛分布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出露规模大小不等,成因类型复杂,围岩类型多样,不仅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中,还产于片麻岩、大理岩、石英硬玉岩、变质花岗岩中。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出露的两处"脉状"榴辉岩进行锆石U Pb年龄测定,分别获得上交点年龄(858±25)Ma和(845±150)Ma,下交点年龄(249±20)Ma和(237±13)Ma,表明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印支期发生过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其他类型的榴辉岩年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